育兒支招:家長和孩子要懂得互相說“謝謝”
摘要: 案例 微信公號提問:孩子今年就要上幼兒園了,但還是經常拉褲子,一些生活習慣沒有很好地養成,我們很頭疼。還有一些日常的行為禮儀,比如問候別人或者得到人的幫助后說
案例
微信公號提問:孩子今年就要上幼兒園了,但還是經常拉褲子,一些生活習慣沒有很好地養成,我們很頭疼。還有一些日常的行為禮儀,比如問候別人或者得到人的幫助后說“謝謝”也不太會,怎么來培養這些習慣?
專家觀點
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孩子沒有很好地養成一些良好行為習慣很正常,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才逐漸養成一些習慣,但這之中的關鍵還是要看家長和老師的處理方式。
當孩子不小心拉褲子的時候,這時候家長或老師會是什么反應?有些會說 :“你怎么不說呢,你看你多臟啊,拉一褲子。”
這聽上去好像也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這樣說之后,他幼小的心靈往往就會因為這樣的事情受到沖擊,覺得沒有尊嚴,其實他內心也是難受的。所以如果是懂得以愛施教的家長和老師,會先趕緊給孩子把事情解決了,“沒事,你別著急,我知道你一定是不小心的”。這種有愛的教育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
有些孩子太小,確實還不懂得說“謝謝”。有時你幫他,他會忘了說“謝謝”。如果家長或老師這樣說:“剛才某某某幫你了,我們謝謝他,好嗎?”久而久之,孩子就學會感謝了。
其實,教孩子說“謝謝”這樣的行為習慣,大人自身的習慣也非常重要。因為你的一言一行,都會給他帶來影響。比如孩子幫助你的時候,你一定要說聲“謝謝”,他也會知道,原來我幫人一個忙,人家是這種感受,將來他得到幫助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說“謝謝”。這和說教式的教育完全不一樣,因為說教并不能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后果和意義。這件事就像讓孩子喝水一樣,你一味強調讓他喝水,他就覺得喝水是為了爸爸媽媽喝、為老師喝,所以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喝水是為了什么?讓孩子自己去做“探究”,內化成孩子自己的事,而不是大人和他們說要怎么樣。(文/本報記者 林艷)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北京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