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公斤炸藥炸開汪精衛墓
摘要:1944年 11月 10日,汪精衛因為1935年遇刺時留下的槍傷復發,在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院病死。 11月12日,他的尸體裝在楠木棺材里,由日本軍部用“海鶼”號飛機運回
1944年 11月 10日,汪精衛因為1935年遇刺時留下的槍傷復發,在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院病死。 11月12日,他的尸體裝在楠木棺材里,由日本軍部用“海鶼”號飛機運回南京。汪精衛生前曾有遺言,要葬在距離中山陵不遠的地方,他的老婆陳璧君和汪偽的高層官員將汪精衛的墓址選在梅花山山頂。也許是預料到汪精衛墓難逃被毀的命運,陳璧君特地命人將五噸碎鋼鐵塊,摻在混凝土中澆灌,澆鑄成厚厚的殼子,這樣,一般的鋼釬是無法打穿汪墓的。
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還都南京。蔣介石授意何應欽組織炸毀汪墓的行動。何應欽請派陸軍總部工兵指揮部馬崇六和74軍軍長張靈甫等人具體經辦此事。1946年1月21日晚,74軍51師工兵營用150公斤烈性炸藥炸開了汪精衛墓。
時任南京市市長的馬超俊開棺驗看。只見汪精衛尸體覆蓋一面青天白日旗,身著偽政府文官禮服。由于下葬時,使用過防腐劑,汪精衛的尸體保存完好。在汪精衛的口袋里,人們找到一張三寸長紙條,上面寫著“魂兮歸來”,為陳璧君親筆書寫,有招魂的含義。 棺材中,還有一本汪精衛手抄的詩稿,字跡還可辨認。多數詩作,已經發表,最后一首,字跡歪斜,很可能是汪的絕命詩:“心宇將滅萬事休,天涯無處不怨尤。縱有先輩嘗炎涼,諒無后人續春秋。”
1946年1月21日晚,汪精衛墓開棺后,尸體迅速被送往清涼山火化。工兵營平整好墳地,后來,汪精衛墓址上建了一座小亭,兩邊修建了長廊,這就是現在梅花山上的觀梅軒。
汪精衛墓的祭堂則保留下來,位于梅花山下的壽星宮內,曾作為陵園管理委員會園林處辦公室使用。 (據《老年生活報》 于峰 /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老年生活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