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改一年間:學車考試方便了,服務質量提升了
摘要: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題:駕考改革一年間:學車考試方便了,服務質量提升了 新華社記者白陽、劉奕湛 學車要不要排隊?約考難不難?駕駛人培訓考試工作的背后,關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題:駕考改革一年間:學車考試方便了,服務質量提升了
新華社記者白陽、劉奕湛
學車要不要排隊?約考難不難?駕駛人培訓考試工作的背后,關聯著民生。2015年底,公安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全面啟動駕考改革。一年多來,一系列改革措施精準落地,重大試點穩妥有序推進,讓億萬群眾從中受益。
駕考方式更加靈活
據公安部統計,我國每年考領駕駛證超過3000多萬人,駕駛人數量位居世界第一。隨著駕駛人培訓考試需求迅猛增長,以往駕考制度的管理理念、經營模式、監管機制等方面都遭遇了巨大挑戰。
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公安部、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機動車駕駛人培訓考試制度改革的意見》,駕考改革全面開始。
為確保駕考改革有序推進,公安部先后制定修訂了7個規章規范和12個相關技術標準,會同相關部門推出駕考自學直考、網上自主報考等便民措施,并派出40多個檢查組赴21個省份明察暗訪,檢查改革推進落實情況。目前,各項改革措施已開始在各地落地見效,改革受益面不斷擴大。
2016年4月1日,天津、福州、寧波等16個試點城市開通駕考自學直考試點。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已有8599人報名自學直考,其中2504人已考領駕駛證。此外,全國31個省區市的330個城市開通應用網上自主報考,8149.8萬人實現了網上約考。上海、南京、呼和浩特等227個城市群眾通過互聯網預約考試的比例達到100%。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轉變了過去培訓、約考完全由駕校包辦的局面,不僅靈活滿足了群眾多樣化的需求,還有效堵塞了過去在考試預約、指標分配、考試評判中存在的監管漏洞,促進考試更加公平公正。
考試機制更加規范
確保安全是駕考改革的第一原則。在推進駕考改革的過程中,公安部和交通運輸部嚴格培訓質量、嚴把考試關口、嚴守考試標準,通過一系列硬舉措,堅決將“馬路殺手”擋在準駕大門之外,維護人民平安出行的根本利益。
一方面,引入市場競爭,進一步放開培訓市場。通過打破壟斷格局,倒逼行業轉型升級,促進優勝劣汰、公平競爭行業秩序的形成。目前,各地社會考場建設使用有序推進,購買服務同步實行,全國新增社會化考場419個,開放競爭的社會考場服務市場正在形成;駕培市場變革加速,駕培費用不同程度下降,先培后付培訓模式覆蓋率不斷提升,行業逐步進入理性發展的軌道。
另一方面,出臺新的培訓考試大綱,從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著手,強化培訓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著力提高駕駛人安全駕駛技能、增強安全文明素養。目前,江蘇、安徽、云南3省的大客車駕駛人職業教育培訓試點正在順利進行,計劃今年在全國推行。
同時,強化考試監管,促進駕考嚴格規范。全國201家駕校與公安機關徹底脫鉤,建立事前預警、事中監控、事后倒查的全過程監管機制,隨機安排考試、考務公開等制度得到落實執行。各地公安機關還啟用考試監管系統,加強考試監督檢查,嚴查違規考試問題。
服務措施更加便民
駕考改革在做簡政放權“減法”的同時,也著眼便民利民的“加法”,持續推出一系列服務新舉措,實現了業務就近辦、異地辦、網上辦,有效適應了交通大增長、人員大流動的新形勢新需求。
——擴大考試服務供給,方便群眾就近考試。據悉,全國新增理論考場413個,駕駛技能考場1015個,縣級考點284個,專兼職考試員16369人,有738個縣(市)可以開展小型汽車駕駛證全部科目考試。湖北、安徽、黑龍江等11個省份50%以上的縣(市)可以開展C1、C2駕駛證全部科目考試。
——放開異地考證補換證,滿足流動人口駕車出行需求。在已經放開小型汽車、摩托車異地考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放開大中型汽車駕駛證異地申領考試,并允許異地辦理駕駛證審驗、補換證。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1萬人異地申請大中型客貨車考試,209萬人異地補換領和審驗駕駛證。
——放寬殘疾人駕車條件,保障殘障人士學車權益。在已允許聽力障礙、下肢殘疾、部分手指殘缺等身體缺陷人員駕車的基礎上,進一步放寬單眼視力障礙群體、上肢殘疾人申請小型汽車駕駛證的條件。改革實施以來,已有8734名單眼視障人員和2.5萬名上肢殘疾人申領駕駛證。
——優化老年人體檢要求,將每年體檢年齡由60歲調整為70歲,目前已有900萬老年人享受放寬體檢的優惠政策。
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著手,從簡政放權、規范行為、優化服務等方面發力,駕考改革啟動一年多來,服務質量顯著提升,老百姓學車考試更省心了。相信隨著駕駛培訓市場體系和駕駛考試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改革的成果還將惠及更多群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