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究竟有多大“致死力”
摘要:原標題:糖尿病究竟有多大“致死力” ■本報記者 張文靜 近年來,糖尿病這一名詞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頻率越來越高。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中華醫學
■本報記者 張文靜
近年來,糖尿病這一名詞出現在人們生活中的頻率越來越高。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中華醫學會針對中國18歲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情況聯合開展了一項調查,發現國內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過億,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而在1980年,相關機構對全國14個省市30萬人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當時糖尿病的患病率僅為0.67%。
短短30年間,中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可謂直線上升。然而,關于糖尿病對人群死亡率水平的最終影響,我們卻知之甚少。
今年1月,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立明課題組與牛津大學課題組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上合作發表研究論文,探討了中國人群中糖尿病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與無糖尿病者相比,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了一倍,平均壽命將縮短9年。
基于51.2萬份健康數據的研究
該項研究的主題是中國城鄉地區糖尿病死亡風險的關聯研究,這是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簡稱CKB)的一部分。研究基于2004年—2008年期間募集的51.2萬余名30~79歲成年人的健康數據,這些成年人來自中國的10個地區,包括5個農村和5個城市。研究人員對每位被調查對象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血糖檢測,此后又進一步收集了截至2013年底時被調查對象的死亡情況以及詳細的死亡原因。
在大規模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研究者發現,在被調查對象中有6%患有糖尿病。糖尿病顯著增加了缺血性心臟病、中風、慢性腎病、慢性肝病、感染以及肝癌、胰腺癌和女性乳腺癌等疾病的死亡風險。其中,糖尿病對慢性腎病的影響尤為突出。數據表明,中國農村糖尿病患者因慢性腎病死亡的風險大幅增加了17.7倍,城市患者風險增加了5.8倍。
該項研究估算,與其他情況類似但未患糖尿病的成人相比,如果一個人在50 歲時罹患糖尿病,其在隨后25 年,即到75歲時的累積死亡概率將由38%增加到69%,大約相當于減少9年的生命。李立明表示,隨著年輕人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和成年人口的增長,未來中國每年由糖尿病所致的死亡人數將會持續增加。
對于該項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給出了高度評價,認為“此項研究得出了高質量和精準的風險評估證據”。
農村地區狀況尤其堪憂
此次的研究結果提醒人們,中國糖尿病所致的死亡風險形勢嚴峻。在這其中,農村地區的情況更為嚴重。
研究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地區的糖尿病患病率為4%,城市地區為8%。盡管農村地區糖尿病的患病率較低,但該研究論文強調,由于疾病缺乏管控,導致了大量本應避免的死亡發生,農村地區的狀況尤其堪憂。
在農村地區,由于血糖控制不當所導致的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昏迷)的死亡風險是城市地區的4倍。即使是在城市地區,糖尿病急性并發癥的風險也大大高于西方國家的水平。
同時,研究人員指出,盡管中國有超過3/4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各類降糖藥,但其平均血糖水平仍顯著超出正常值。此外,只有極少數患者使用心血管保護藥物,這使許多人面臨著很高的心血管并發癥風險。
而且,不容忽視的是,在中國,還有大量糖尿病患者處于“水面之下”。在此次調查中顯示罹患糖尿病的人群中,只有一半是以前經醫院診斷的糖尿病,另一半則是通過研究現場血糖篩查才發現的糖尿病。
“現在,國內糖尿病知曉率還比較低,主要是由于公眾自身的健康素養、知識和早診早治意識不足,無癥狀或輕微癥狀時不能及時就醫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健康教育和40歲以上人群堅持定期體檢就顯得十分重要。”李立明說。
研究人員表示,近幾十年來,由于膳食、社會、職業和衛生保健方面的改善,中國成人的總死亡率一直在下降。然而,由于糖尿病所致的死亡風險的顯著增加,這種下降趨勢很可能會減慢甚至停滯。近些年,隨著政府開啟了全面的衛生體制改革,包括完善和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培訓大批家庭醫生、在社區開展高血壓和糖尿病防治管理等,這些將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糖尿病防控的健康效益。
“改善我國糖尿病防治工作,關鍵在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健康管理、疾病管理,開展早期篩檢工作。當然,提高公眾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素養也十分重要。”李立明說。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