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印度為何火箭發射也“開掛”
摘要:原標題:新聞分析:印度為何火箭發射也“開掛”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新聞分析:印度為何火箭發射也“開掛” 新華社記者張瑩 15日,一枚搭載
新華社北京2月16日電 新聞分析:印度為何火箭發射也“開掛”
新華社記者張瑩
15日,一枚搭載104顆衛星的印度PSLV-C37型運載火箭從印度東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達島上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刷新了人類用一枚火箭發射衛星數量的紀錄,比此前由俄羅斯火箭保持的“一箭37星”紀錄多出近70顆。
將這么多衛星通過一次發射送入軌道究竟有何意義?媒體及專家分析認為,印度火箭創造的這項“開掛”紀錄在技術上并無太大含金量,其主要目的是展示自身在低成本衛星運載及部署領域的實力。這或許代表了未來小衛星發射的方向,對小衛星發射和應用起到推動作用。
印度之所以能實現“一箭104星”,很大程度上因為在PSLV-C37型火箭搭載的104顆衛星中,除了一顆重714千克“卡托薩特”-2地球觀測衛星外,其余103顆均為微型衛星,這使得火箭總載重僅為1.4噸。
此次發射的目標軌道是太陽同步軌道。目前,世界上對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包括美國聯合發射聯盟公司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和俄羅斯“天頂-2”號火箭等,兩者可送入太陽同步軌道的載荷分別達13.5噸和11噸。中國長征七號火箭對太陽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也達5.5噸。從運載能力角度看,PSLV-C37型火箭與國際主流運載火箭相比并無優勢。
事實上,“一箭多星”的主要技術難點并非載重,而是如何使這么多衛星互不干擾地進入軌道。目前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和組織并不多,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以及歐洲航天局。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對媒體介紹說,“一箭多星”發射有多種方式,印度此次采用的是直接發射、逐次釋放方式,適用于對軌道高度、相位的精確性要求不太高的任務。俄羅斯用第聶伯火箭2014年創造“一箭37星”紀錄采用的也是這種方式。印度此次發射在技術上也有一定進步,主要涉及分配器接口、時序控制等,但這些都算不上重大航天突破。
如果一次發射的多顆衛星對軌道高度和相位有較高要求,則需采用多星發射上面級技術。上面級又稱“太空擺渡車”,是在火箭上面增加一級獨立飛行器,當火箭將其運送到一定軌道后,能自主飛行,通過多次點火啟動將多個航天器送入不同軌道。美國、俄羅斯等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上面級技術,至今根據推進劑類型、有效載荷大小等劃分,已形成數十種“車型”,比較著名的包括美國的“半人馬座”、俄羅斯的“微風-M”和“護衛艦”、歐洲航天局的EPS和ESC等;中國也已成功發射遠征一號和遠征二號上面級;但印度尚未掌握這項技術。
既然僅憑一次發射入軌的衛星數量并不能說明“一箭多星”技術的先進程度,那印度為何要在發射數量上追求極致?這主要還是出于成本考慮。
眾所周知,火箭發射成本極其高昂。此次入軌的104顆衛星中,有101顆都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商業衛星,其中96顆屬于美國,另外5顆分屬以色列、哈薩克斯坦、荷蘭、瑞士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箭104星”式發射可以充分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余量,經濟便捷地將更多商業衛星送入軌道。
近年來,印度試圖在世界商業發射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并一直將低廉的發射成本作為最大競爭優勢。據媒體報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收取的發射費用僅為其他航天機構收費的60%左右。
印度總理莫迪親自為印度航天科技的低成本做廣告。他曾在2014年說,印度發射一枚搭載4顆衛星的火箭的價格甚至低于好萊塢大片《地心引力》的制作成本。
2013年,印度發射一枚無人火箭至火星軌道,僅花費7300萬美元(約合5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美國航天局類似的火星任務卻要花費6.71億美元(約合46億元人民幣)。印度此次發射使用的PSLV-C37型火箭成本也僅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獵鷹9”火箭的三分之一。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這次發射的成功,對小衛星發射和應用起到推動作用。小衛星的應用主要受成本限制,“一箭多星”可以降低發射成本,或許代表了小衛星未來的發射方向。但該方式也具有一定風險,一次發射的衛星數量太多容易相互碰撞導致任務失敗。此外,小衛星功能有限、壽命較短,失效后將產生大量太空垃圾。對此,國際上也在研究小衛星發射、運行的相關規則。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