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險企流動性亮黃燈 增資效應漸減已非萬能藥
摘要:原標題:中小險企流動性亮黃燈 增資效應漸減已非萬能藥除一年一度的財報之外,市場又多了一面可以多角度透視保險公司經營能力的鏡子——償付能力報告。隨著近期各
除一年一度的財報之外,市場又多了一面可以多角度透視保險公司經營能力的鏡子——償付能力報告。隨著近期各保險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陸續出爐,部分中小險企的短期甚至中期的流動性壓力暴露無遺。
一些觀點開始在市場上流傳:有人認為,部分中小險企的凈現金流為負,就意味著喪失了償債能力;也有人預測,一些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急速下降,必然會引發新一輪增資潮。
“這些都是對償付能力報告的片面解讀甚至誤讀。”多位保險公司財務負責人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險企在某一個時間節點出現凈現金流為負的現象,并不能說明這家公司就一定面臨償債危機,具體還要看造成凈現金流為負的背后原因。此外,在“償二代”新監管體系下,增資已非解決償付能力問題的“萬能藥”,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才是決勝的關鍵。
短期現金流告負
部分中小險企流動性承壓
除被外界所熟知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之外,呈現在償付能力報告中的另一個關鍵指標——凈現金流,更是用以衡量保險公司流動性現狀的重要標尺。
據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在已披露2016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保險公司中,有十余家公司存在凈現金流流出的情況,且多為人身險公司。不僅僅是去年第四季度,據多家險企披露,在分三個情景對未來三年內現金流情況進行預測后,不排除未來幾個季度內出現“凈現金流為負”的壓力。
部分中小險企時點性現金流告負,意味著他們中短期的流動性面臨壓力,但并不意味著償債能力一定就亮起了紅燈。滬上一家中資保險公司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不能簡單將此畫上等號,需要剖析造成這家險企凈現金流為負的具體原因。
“保險公司的凈現金指標一般由三個細分指標構成:業務現金流、資產現金流、籌資現金流。”上述負責人解釋稱,如果是業務現金流告負,那意味著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已顯疲態,保費收入減少或退保支出增加,業務結構同時面臨調整的壓力;籌資現金流,則代表著時點性的融資能力。
相較而言,市場或輿論對保險公司階段性、周期性資產現金流的認知,往往會出現片面解讀。另一家保險公司財務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資產現金流是正的,一方面可能是這家公司恰好在此時點收回投資資產,并不能因此說明什么問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資產荒"下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出口;如果資產現金流是負的,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公司在此時間節點恰好將資產都配置出去了,而如果資產現金流持續多季度、多年告負,則折射出這家公司可能存在"短錢長投"的資產與負債錯配現象,在流動性管理上面臨壓力。”
上述負責人進一步分析稱,如果只是資產現金流告負,險企可以通過資產變現等手段,來緩解短期的流動性壓力。如果是業務現金流大幅流出而導致的凈現金流為負,且情況持續,那么這家險企就將面臨償債危機。“當然,短期現金流不足只是償付能力不足的一種極端和直接的表現形式,如果一家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不達標,只要現金流沒問題,就能存續一段時間。”
增資效應漸減
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是決勝關鍵
伴隨著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二代”新監管體系的實施,過去業務結構失衡、以資產驅動負債的部分中小險企,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流動性短缺壓力。據記者了解,部分險企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已逼近100%的監管紅線。
如何扭轉償付能力困局迫在眉睫。有市場人士預測,在今年至未來三年內,保險業必然將掀起新一輪增資潮。這其實在各保險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便可管窺一二,部分中小險企已披露即將啟動的股東增資計劃。
但與“償一代”時代有所不同,增資已非解決償付能力問題的“萬能藥”,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才是決勝的關鍵。“在"償二代"下,增資對防范流動性風險、對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改善作用,已經沒有像"償一代"時那么明顯,優化資產配置、調整保費結構的作用可能會更大。”多位保險公司財務負責人道出了其中原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也向記者表示,增資是提升償付能力充足率的重要方式,但增資要求股東具有相應的意愿,且要付出較大的機會成本,對有些保險公司而言不一定是最佳的選擇,而調整負債與資產的結構并進行更好地匹配,是解決償付能力與流動性問題的長久之計。一位業內專家更是形象地將償付能力問題比喻為“慢性病”:“增資是止痛藥,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是調理身體,前者只能緩解暫時的疼痛,后者才能治根"慢性病"。”
對此,有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支招稱:“可適時通過調整資產配置,優先配置流動性較好、安全性較高的資產,如增加長期股權投資、另類資產投資等,減少資本占用從而提升償付能力,滿足流動性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監管部門持續整肅中短存續期產品,全面實施“償二代”的背景下,未來保險公司最大的挑戰來自資產與負債管理。即在調整業務結構的同時,在滿足流動性、收益率及業務增長等多個目標之下,如何通過資產端、負債端的良性互動實現資產與負債的動態平衡。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