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費減負要拿出硬措施
摘要: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以更大決心進一步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費,盡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長遠、見實效的清費舉措。網民指出,在供給側改革如火如荼和減稅降費方興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以更大決心進一步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費,盡快推出一批制度性、管長遠、見實效的清費舉措。網民指出,在供給側改革如火如荼和減稅降費方興未艾的當下,有關部門應該在清理和降低涉企收費方面出實招,拿出硬措施,助力企業生存、發展和轉型。
涉企收費須加緊“做減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環就是為市場主體減稅降費。去年全面實施營改增,為企業減稅超過5000億元,但仍有不少企業感到負擔不輕,仔細分辨,其中呼聲最普遍的問題,集中在剪不斷、理還亂的各種收費。”網民“陳翰詠”說,只有“清費”與“減稅”聯動,方能切實收獲減負實效。
網民“張連起”說,如果涉企收費不加緊“做減法”,實體經濟的壓力必然越來越大。要讓企業放水養魚,固本培元,增加其內生動力,否則企業本來就處在盈虧臨界點上,一旦費用增加,就更加難以存活了。
有網民稱,市場反映的困難和問題,政府聽進去了,不僅有高姿態,更要拿出硬措施。
期待建立目錄清單制度
有網民認為,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寄希望于通過自上而下的示范效應和由淺及深的制度建設,來打開給實體經濟減負的新局面。最引人關注的提法有兩個方面:其一,要求國務院部門帶頭“治”費;其二,再次確認涉企收費將建立目錄清單制度。
網民“然玉”稱,必須承認,即便是在幾輪清理之后,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還是占據大頭,降費空間依舊很大。考慮到政令貫徹以及有效監督的實際難度,推動國務院部門帶頭“治”費,具備更多的操作便利性。其實,更為棘手的是地方層面的那些隱秘收費。比如,與審批相關、由第三方機構收取的各種資質鑒定、認證、評估、檢驗檢測等經營服務性收費,各式各樣的行業協會會費等。只有深化改革,從人員、職能、資產、財務等方面將協會和政府的關系真正切開,才能打破這種根深蒂固的利益同盟。(記者 陳偉 整理)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