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父子從冷淡到相依
摘要: 蔣介石與蔣經國(資料圖片)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肖如平研究指出:蔣介石與蔣經國間,隨著時間不同而有冷熱變化。早年(1919年~1925年)蔣介石由于與妻子毛福梅感情惡化,致
蔣介石與蔣經國(資料圖片)
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肖如平研究指出:蔣介石與蔣經國間,隨著時間不同而有冷熱變化。
早年(1919年~1925年)蔣介石由于與妻子毛福梅感情惡化,致使他與少年蔣經國之間缺少心靈溝通,父子關系比較冷淡。
自1925年至1937年,蔣經國赴莫斯科留學,經常有思鄉思親之情,而蔣介石在日記中也記載了他對兒子的思念與擔憂。在此期間,蔣介石對蔣經國的擔憂,是建立在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壓力下,深怕蔣經國不能回國,無以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然而蔣經國回國后,蔣介石曾多次寫信指導兒子如何讀書,蔣經國也主動向父親匯報心得,偶爾對時局發表看法,通信成為父子間思想溝通的主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此時蔣經國寫給蔣宋夫婦的信中稱宋美齡為母親大人,解開了蔣介石長期心病。
肖如平認為,毛福梅被炸身亡的悲劇,反增進了父子感情。蔣介石對毛氏有愧疚感,而蔣經國以信記述了母親生前對祖母孝順、對蔣介石忠心的回憶,某種意義上消除了父子間溝通的障礙。
蔣氏父子情感升華的另一個轉折點則是互觀日記,蔣經國從蘇俄回國后,蔣介石即要求其寫日記,并時常要其交來審閱批注,以了解指導其行為與品德修養。1944年后,蔣介石在日記中對蔣經國的用詞已有較大的變化,疼愛贊美之詞溢于言表。蔣介石步入晚年后,與蔣經國的感情益加深厚。從日記中可以看出,蔣介石不僅時刻心系蔣經國的健康安危,刻意培養他接班,而且在情感上發展到極為依戀的地步。
(據《老年生活報》 臺旺/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老年生活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