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呼吁拯救“長三角”
摘要:原標題:專家呼吁拯救“長三角” 本報訊(記者黃辛)1月21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的綠螺講堂上,華東師范大學專家學者呼吁要采取積極措施“拯救長江三
本報訊(記者黃辛)1月21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舉行的綠螺講堂上,華東師范大學專家學者呼吁要采取積極措施“拯救長江三角洲”。
該校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陳中原表示,大河三角洲上接流域腹地,下連廣海,是海陸相互作用的典型區域。該地區在全球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工業革命以來,三角洲地區正面臨嚴峻挑戰。溫室氣體排放劇增、全球變暖、氣候變率加大等問題已成共識,這或會讓未來全球海平面的變化超過預期。
而且,三角洲地區更易遭受流域洪水、海洋風暴潮等因素的侵擾,并由此產生海岸侵蝕、地面下沉、鹽水入侵等一系列環境問題。同時隨著人類流域筑壩、調水、施肥等活動加劇,三角洲地區正在經歷淤漲型向蝕退型轉化的進程,濕地生態嚴重退化,河口水質酸化,這些直接威脅到三角洲地區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陳中原認為,隨著動力地貌數模技術的不斷成熟,如何在疊加的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共同影響下預測未來三角洲的演化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課題。
陳中原對長江河口、三角洲環境要素進行了長期的觀測,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控制三角洲動力地貌、生態環境演化的驅動力,模擬了對未來三角洲環境演化的威脅因素。
據他分析,長江三角洲岸線由于受到流域建壩攔沙,已經由過去向海淤積轉為停止不前、甚至局部已出現后退。大量生態濕地正在消失,植被多樣性明顯減少;受到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加上流域建壩調水等工程環境負面作用,長江河口冬季的咸水入侵有提前、持續時間有延長的趨勢,對河口淡水資源和上海的城市淡水供應形成潛在的威脅;流域大量農業化肥的使用,造成河口水體中氮磷營養鹽濃度成倍增加,導致有毒藻類在夏季暴發,河口水體嚴重缺氧,水質不斷惡化。
該校教授張利權表示,河口海岸帶濕地面臨日益增強的人類活動的干擾和破壞,同時全球氣候變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也將進一步威脅濱海濕地。因此,他提出了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泥沙減少對長江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包括泥沙沉積的科學管理,控制濱海濕地圍墾,擴展新生濕地的生態工程,退化濕地的生態修復等。
該校副教授郭磊城解釋了河流和潮汐兩種動力因素對三角洲地貌塑造和演變的作用。他發現長江三角洲的兩個大型潮灘,九段沙和橫沙淺灘,近幾年淤漲停止,甚至有縮小趨勢,表明三角洲受到顯著的侵蝕。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