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治霾“小目標”還差哪幾步?
摘要:原標題:實現治霾“小目標”還差哪幾步? ■新華社記者劉碩 烏夢達 翟永冠 近日,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在已公布的20余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涉及大氣環境
■新華社記者劉碩 烏夢達 翟永冠
近日,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在已公布的20余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涉及大氣環境治理的相關表述。去年初各地提出的防治目標是否實現?實現今年大氣污染防治目標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個別地方未達目標
2016年地方兩會上,10余個省份明確提出降低PM2.5濃度、削減污染物排放以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等指標。一年過去,部分省市亮出了治理成果。
記者發現,過去一年中,一些省市超額完成大氣污染治理任務。北京市2016年大氣細顆粒物濃度下降目標為5%左右。北京市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公布數據表明,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3微克,同比下降9.9%。
河北省2016年把PM2.5濃度下降目標定為6%以上。該省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披露,河北去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9.1%。
在部分地區,2013年“大氣十條”提出的目標任務在去年得到提前落實。上海去年PM2.5年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1%。2013年以來累計降幅27.4%,提前一年實現下降20%的階段性目標。
一些省市雖未制定具體目標,但在去年基本達到治理預期。在“重拳治理大氣污染”的河南省,2016年PM10、PM2.5濃度比上年分別下降5.2%、8.8%。
也有省份在報告中直陳問題。山西省明確指出,陽泉、長治、晉中、太原、晉城、臨汾、朔州、運城8市未完成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年度任務。
多地提今年治霾“小目標”
記者梳理各省市政府工作報告發現,一些地方列出今年PM2.5年均濃度降幅目標。北京市提出,2017年PM2.5年均濃度目標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左右,為此北京將投入182.2億元。
河北省今年計劃實現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6%以上,同時要完善大氣污染防治頂層設計、持續開展動態污染源解析等,并計劃全年削減煤炭消費600萬噸以上,壓減焦炭產能720萬噸。河北還提出支持新風系統等空氣凈化設備進校園。
吉林省提出,地級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5%以上;陜西提出,力爭關中地區PM2.5濃度降低3%以上,優良天數平均增加5天;四川提出確保全省未達標城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8%以上。
一些省市雖未在報告中提出明確治理目標,但從報告中的表述來看,治霾力度同樣很大。
天津提出,關停淘汰落后企業100家,PM2.5年均濃度降幅好于去年,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目標任務;河南省提出,要全面完成國家空氣質量改善終期考核目標任務,確保PM10、PM2.5濃度穩定下降。
山西提出,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控煤、治污、管車、降塵力度,加快推進集中供熱,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及老舊車淘汰任務;建立重污染天氣預警應急響應和聯動機制。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近兩年一些地方列出了年度目標,但達到降幅目標的難度不小。以北京為例,秋冬季節霧霾頻發、月度表現不穩定給防治目標實現帶來了嚴峻考驗。
實現階段性目標需做哪些努力?
南開大學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空氣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表示,目前各地推行的措施是有針對性的,抓住了現在大氣污染的重點。
一些地方的代表委員表示,政府強力治霾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離根本性改善、離百姓呼吸潔凈空氣的期待還有較大差距。一些代表委員和專家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努力,逐步解決霾患。
——應進行精細化治理。北京市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認為,應建立季度空氣質量目標考核機制,依據精細化考核的結果,建立市級黨委政府對區級黨委政府的約談問責機制,讓治霾措施治標又治本。
天津市環保局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減排措施只是治標,要治本必須圍繞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以及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開展長期的艱苦工作。
——合力治霾,多層次聯動。“進入冬季,京津冀55%左右的污染源來自供暖的散煤,如果京津冀不能聯動,某一地取得的治霾成效就會很快被蠶食或覆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說。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省市提出了區域內地市聯動的措施。陜西提出,加強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構建“大西安”和關中各市聯動一體的應急響應體系,積極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吉林提出,抓好“長吉平+1”四城共治大氣污染專項行動。
——強化執法監督。北京市提出,2017年將組建環保警察隊伍,強化環境監管執法,著力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執行力問題。馮銀廠等專家認為,目前治理大氣污染急需在各項措施基礎上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常態化執法監督。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