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岸邊臘肉飄香年味濃
摘要:家家戶戶制作臘肉淮河岸邊臘肉飄香年味濃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胡世寶 文/圖 正陽縣大林鎮漫塘村村民胡秀斌的一間房屋內掛滿了臘肉。胡秀斌說,
家家戶戶制作臘肉
淮河岸邊臘肉飄香年味濃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胡世寶 文/圖
正陽縣大林鎮漫塘村村民胡秀斌的一間房屋內掛滿了臘肉。胡秀斌說,每年進入臘月,他們就忙著制作臘肉、臘雞、臘魚等。
在正陽縣南部沿淮河岸邊的一些村莊,一直有著過年腌臘肉的傳統,尤其是老一輩人,對臘肉更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情結,在某種意義上,臘肉成了過年的象征之一。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
美味的傳承
看到家家門口晾曬的一串串臘肉,瞬間就讓你感覺到,春節就要到了。 記者采訪時發現,這里的群眾不但家家戶戶會制作臘肉,還是烹飪臘肉的能手。煎臘肉、青菜炒臘肉、臘肉丸子、紅燒臘肘、菜心悶臘肉花花、燉臘排……只是聽聽這里的群眾說,你就能感覺到肚子里的饞蟲蠢蠢欲動了。
“我們這兒有制作臘肉的傳統。以前制作臘肉主要是因為臘肉便于保存,腌制一回夠大半年吃的。” 該鎮姚莊村南徐組63歲的沈世武說,在以前艱苦的歲月里,腌制的臘肉還有一個別名“禮肉”。每年春節到農歷元宵節,親戚之間要相互走動,叫做“拜年”、“回年”。登門之時,家家的習俗就是在禮物里加上一塊厚厚的臘肉,表達對長輩的敬意與感激之情。
在涂樓村朱莊組群眾付登麗的家里,她向我們展示了她的“臘肉包”。她說,這個肉包有13公斤重,里面全是孩子們愛吃的瘦肉。“吃的時候,從里面拿出來還跟新鮮肉一樣柔軟,但比新鮮肉更味美!”她說。
技藝的比拼
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腌制臘肉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豬肉、羊肉、雞、鴨、魚、狗、兔。只要有好的原料,人們就能把它“臘”起來。
沿淮河岸邊獨特的溫度、濕度條件,也決定了這里非常適合出產美味的臘肉。通常只要將肉腌制一定的時間,再拿出來晾曬去多余的水分,這樣就能制作出可口的臘肉了。
在該鎮大林村二組村民涂主果的家里,發現記者在拍攝他晾曬的臘肉,他從屋里拿出了一些他秘制的臘肉:“你來看,我的這些臘肉顏色比他們的淡一些,看上去跟新鮮的肉差不多,但這也是臘肉”。
“只要天氣允許,在室內將肉陰干就能制成臘肉,一般人制作不出來。”涂主果說。
綿綿的親情
該鎮漫塘村村民胡秀斌家,專門有一間屋子放臘肉,里面掛滿了各樣的臘肉。
胡秀斌多年來一直在經營著一家小飯店。“每年各種臘肉我都要準備一兩千斤,就這樣有時候還不夠一年的用量。因為來這兒的客人都知道臘肉是我的招牌菜。”胡秀斌說。
66歲的江道英是大林村范莊組村民,她的老大和老三在惠州,老二在深圳,三個孩子長年在外打工,只有過年時才回到家里團聚一回。
“我們每年回來過年,都要帶走一些到南方吃,家里的臘肉有家的味道。”江道英的小兒媳婦說起這些,臉上笑出了一朵花兒。
“你看今年我腌制的臘肉有300多斤,大兒子在惠州,他今年回不來了,他最愛吃臘豬腿 ,只有讓三兒給他捎過去了。俺家大大小小有18口人,要是都在家,過年可熱鬧呢。”說起這些,江道英老人滿臉都是幸福。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