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釣友圈”里的那些人和事
摘要:□周刊記者 胡江濤 文/圖2015年,《天中晚報》“釣友圈”創辦。“釣友圈”以釣魚愛好者為對象,報道了很多這個圈子里的人和事。很多讀者說,“
□周刊記者 胡江濤 文/圖
2015年,《天中晚報》“釣友圈”創辦。“釣友圈”以釣魚愛好者為對象,報道了很多這個圈子里的人和事。
很多讀者說,“釣友圈”雖然是個小圈子,卻蘊含著大智慧。這里不僅被一大批釣魚愛好者關注,而且圈外的人也可以通過它了解釣魚愛好者的生活。
此外,為了促進廣大釣友深入交流,本報還專門成立了釣友微信群。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資深釣友,還是剛接觸釣魚,想盡快學習垂釣技巧的讀者,都可以加入本報的釣友微信群,互動交流。
記者采訪的每名釣友,都有很多值得廣大釣友討論的故事。今天,記者就從去年《天中晚報》“釣友圈”報道過的釣友中,挑選幾名具有代表性的,回味他們釣魚的那些事。
大木木
姓名:大木木
被報道時間:2016年7月15日
人物特點:夜釣愛好者
大木木喜歡釣魚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了。從上中學時起,大木木就開始釣魚了。那時,除了上學、吃飯和睡覺外,大木木幾乎將閑暇時間都用在了釣魚上。后來,結了婚的大木木依然對釣魚癡迷。
大木木喜歡這種寧靜的生活。他認為釣魚可以修身養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壞脾氣。
夏季,夜晚釣魚的人比白天多,這更加考驗一個人的耐心。大木木一個星期最少要夜釣5次,每次都會釣到第二天凌晨一兩時才回家。
長期熬夜似乎并沒有讓大木木的身體有什么不適的感覺。每次夜釣后,第二天,他仍然照常上班,有時候還會覺得更加神清氣爽。不過,每天中午,大木木必須午休,否則下午會感覺沒精力。
大木木因釣魚結識了很多朋友,網友“尚美公寓”和“休閑漁具店”就是其中兩名。
因為釣魚,大木木登上了《天中晚報》“釣友圈”,又因為進入“天中晚報釣友微信群”,大木木結識了不少釣友。
“尚美公寓”和大木木是微信好友,但兩人接觸得并不多。
一天,“尚美公寓”通過微信和大木木聊天,說他加入了一個群,群里都是釣友。大木木進群后,才知道這個群是“天中晚報釣友微信群 ”。之后,大木木和“尚美公寓”逐漸熟悉起來,并成了好友。
“休閑漁具店”是我市一賣漁具的商家,也是“天中晚報釣友群”的一名成員。大木木通過“天中晚報釣友微信群”和“休閑漁具店”熟悉起來,并通過微信群交流漁具和餌料等方面的知識。
大木木也因此成了“休閑漁具店”的客戶。
現在,大木木出去釣魚時,總愛在“天中晚報釣友微信群”里發信息,邀請群成員一起去。
張文峰
姓名:張文峰
被報道時間:2016年5月17日
人物特點:愛釣魚不愛吃魚
張文峰的釣魚生涯并不長。但在7年的時間里,他把駐馬店市能釣魚的地方都跑遍了。釣魚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到周末,便是張文峰釣魚的時間。不論刮風下雨,找一個寧靜的垂釣處,擺好凳子,張文峰常常一待就是一天一夜。
張文峰說:“釣魚最快樂的時刻就是魚兒上鉤的瞬間。釣魚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出現何種驚喜。釣魚者要摸透魚的性情、了解釣魚場地,這些也是釣魚的主要樂趣。”
張文峰喜歡釣魚,但并不喜歡吃魚,很多人對此感到驚訝。張文峰說,這并不奇怪,愛釣魚的人幾乎都這樣。
平時,如果釣到小魚,張文峰都會放生。如果釣到大魚,張文峰要么送給朋友,要么拍照留念后放生。
張文峰認為,不論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只要拿起魚竿,就成了釣友,能不能釣上魚得靠技術說話。
張文峰的微信朋友圈中有這樣一段話,很有意思——
記者:你丈夫這么帥,這么有魅力,不怕有人追嗎?
妻子:他是個釣魚的!
記者:下班后,他是不是很閑?
妻子:他是個釣魚的!他每天忙著看漂、揚竿、和食、換餌……沒時間做別的事。
朱華勇
姓名:朱華勇
被報道時間:2016年11月8日
人物特點:“罕見的”女釣友
因為女釣友非常少,所以很多男釣友稱女釣友為“國寶”。朱華勇成為《天中晚報》“釣友圈”創辦以來,報道過的唯一的女釣友。
一名男釣友在微信朋友圈中這樣寫著:“遇到不順心的事,會釣魚的女人會用垂釣釋放不良的情緒。一根魚竿就能讓不快樂煙消云散,試問,這樣的女人,男人怎么不愛?況且女性盛裝出游,本來就是為大自然增添亮麗的風景。釣魚的女人會在遭遇蛇鳥鼠蟲時從容鎮定,顯示出優雅的風度。也許是因為物以稀為貴,會釣魚的女人真是獨具誘惑力!”
朱華勇一再向記者強調,她不是專業釣手,釣魚純粹是因為愛好。
由于在旅行社工作,朱華勇平時很忙,很少有時間出去釣魚。她之所以喜歡上釣魚,是因為她的家人。
朱華勇的家人有很多喜歡釣魚,不少還是專業級的資深釣友。
剛開始的時候,朱華勇只是一個“打醬油的”,掛鉤、上線等弄裝備的活兒,她都干。時間一長,她發現,釣魚有很多樂趣。漸漸地,她也喜歡上了釣魚。
后來,朱華勇邀請周圍的女性朋友一起去釣魚。但朋友們都搖頭,表示不想去。她們說,釣魚是男人做的事情。如果去玩的話,她們愿意,但如果是去釣魚,她們感覺不好意思,不想去。
朱華勇想對女性朋友們說:希望大家能參與釣魚這項休閑娛樂活動,克服困難,愛上釣魚。
劉崗
姓名:劉崗
被報道時間:2016年10月18日
人物特點:廚師釣手
在記者采訪的眾多釣友中,劉崗算是比較特殊的,一是因為他很年輕,只有22歲,二是因為他是一名廚師。
劉崗上小學時就跟著姑夫、姨夫一起釣魚。后來,他從上蔡縣來到驛城區。從事廚師職業后,他繼續釣魚生涯。
每個月,劉崗有兩天休息時間。劉崗的姑夫也在駐馬店工作。每到周日下午,姑夫便會約他一起去釣魚。
劉崗不抽煙、不喝酒。由于工作原因,他接觸的人比較少,平時沒什么事,就去釣魚。
劉崗說,釣魚釣的其實不是水里的魚,而是好心態。釣魚時,可以想一想自己最近的生活,反省一下得失,規劃一下未來。
談起發生在去年6月的一場“人魚大戰”,劉崗很開心。
那天,他和姑夫到南陽的一個水庫釣魚。準備收竿打道回府時,劉崗突然發現魚浮不見了。他急忙提竿,魚竿彎成了大大的弓形,釣線發出一陣陣凄厲的鳴叫聲——大魚上鉤了!
劉崗左手緊緊握住魚竿,頂在肚子上,心臟劇烈地跳動。魚兒的速度逐漸慢下來后,劉崗試著慢慢收線。
剛開始,魚兒比較順從,可是隨著魚竿逐步向岸邊靠近,只聽“撲通”一聲,一個魚躍,水花四濺。
人與魚的“拉鋸戰”開始了。
劉崗身體盡量前傾,雙手舉竿,1圈,2圈,3圈,4圈……漸漸地,劉崗汗流浹背,雙手發麻。
他嘗試著繼續收線,10米、5米、2米……只聽“撲通”一聲,魚兒又一次躍起,水花四濺。收線、放線,再收線、再放線……
10多分鐘后,魚隨著釣線的牽引逐漸被拉到了岸邊。劉崗右手掌竿,左手拿抄網從后面靠近,成功將魚放進漁護。把口子扎好后,劉崗一屁股癱坐在地上。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