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付出在農業 埋首耕耘在農村
摘要: 1月13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主辦,駐馬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2016年度駐馬店十大“三農”新聞人物頒獎典禮在市群藝館舉行,李德俊等10人被授予2016年度駐馬店十
默默付出在農業 埋首耕耘在農村
□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現代農業踐行者——李德俊
(李德俊因事未到,圖為代領獎人)
頒獎詞:
他是現代農業的踐行者!創辦農加工龍頭企業、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敢為天下先。食品安全、土地集約化經營、破解農業產業化瓶頸是他的思考和探索,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是他的責任和擔當。他以海一般的胸懷,容納各種涉農單位加入聯合體,打造數萬農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航空母艦”。
耕耘大地老黃牛——許衛平
頒獎詞:
大別山人的堅韌不拔,造就了他甘于奉獻、吃苦耐勞的品格;將軍故里特有的犧牲精神,傳承了他敢打硬仗、身先士卒的作風。他傾情希望的田野,攻堅克難、詮釋科技的力量。他情系廣袤的土地,服務合作社、開啟致富的大門,并努力使農民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成為農民的貼心人。
搏擊商海新農民——張 寧
頒獎詞:
從教書育人的謙謙君子,到勇立潮頭的商界奇人,他用科技引領畜牧業發展,探索生態循環農業之路。他致富不忘父鄉親,把傳統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共生共榮,共創共享。他將自己對事業的卓越追求,與千家萬戶的冷暖緊緊相系,他在農業的廣闊領域里,揮灑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收獲中國農機手——彭艷東
頒獎詞:
他把心根植大地,把富裕帶給群眾。雷厲風行搞整合、科技引領樹品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閑置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變為現實,越來越多的農戶走上合作共贏的道路。在希望的田野,揮手之間,隆隆的機聲已然奏響豐收的凱歌。
務實為民好支書——張新四
頒獎詞:
“努力讓群眾過上好日子。”這是共產黨員張新四就任時的鄭重承諾,更是他以民為本、務實苦干的前行動力。在他的團結帶領下,曾經的落后村嬗變為村容靚麗、群眾富裕、朝氣勃發的先進村。捧出真情為村民、初心無悔勇向前,他也贏得大伙兒的親切稱謂——“關帝廟村的好支書”。
畜牧防疫排頭兵——徐立強
頒獎詞:
在部隊,他是排頭標兵,軍事訓練樣樣精。回地方,他是技術尖兵,防疫檢驗一針準。立足本職、潛心鉆研,“門外漢”終成畜牧防疫國家級技術能手。他把滿腔熱情投入工作,把群眾期盼視為己任,為養殖戶排憂解難、挽回巨大經濟損失。他的希望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群眾走上富裕道路”。
農業科研追夢人——王成業
頒獎詞:
三萬多畝高產示范田、數十億元經濟效益,這是一位玉米育種專家26年躬耕大地、潛心科研的智慧結晶。他為農業發展、農民富裕竭盡全力,連年與曠野為伴、與泥土為友,歷經艱難,只為追尋科技,追尋土地光明的未來。看到金秋果實飄香、豐收喜悅,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供銷改革“老廉頗”——張小全
頒獎詞:
農字為首,服務當家,他用良種實現了高產,用服務提高了效益,用增收回報了鄉親。在他的引領下,小小合作社勢如雄鷹,翱翔天際。合作經濟在他的改革步履中揚帆遠航,成為全市供銷社系統綜合改革的試點。他在逆境中開辟了一片新天地,開創了“三農”社會化服務的嶄新篇章。
農信服務貼心人——李志立
頒獎詞:
投身農信即為家,服務“三農”豈有崖?他是農信社里名副其實的行家里手,把金融服務“三農”開展得風生水起。他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之子,時時刻刻把農民所急、所需、所盼放在心上。一路走來,他曾演繹過無數個“雪中送炭”的故事,被農民朋友親切地稱為“活財神”、“貼心人”。
助力脫貧理事長——毛國凡
頒獎詞:
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把式,他是能與馬鈴薯對話的土專家,他是農戶的致富帶頭人,他是與市場風浪對抗的老船長。他致力于跟小小土豆打交道,以科學精神鉆研種植技術,以質量意識開拓高端市場,以擔當情懷助力脫貧攻堅。他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奉獻給了父老鄉親,奉獻給了千家萬戶的消費者。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