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三類人易成霸凌者 家庭教育很關鍵
摘要: 校園霸凌問題成為熱點,如何處理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難題。 伢兒在校園里被欺負了,家長應該怎么辦?反之,如果你家孩子成為了欺負別人的那一個,你又該怎么辦?
校園霸凌問題成為熱點,如何處理對每個家長來說都是難題。
伢兒在校園里被欺負了,家長應該怎么辦?反之,如果你家孩子成為了欺負別人的那一個,你又該怎么辦?
校園霸凌,一個持續了數月的全國性熱點話題,日歷翻篇到了2017年,依然有無數家長關注。
昨天,杭州市教育局家長學校總校開了一個研討會,講的就是我們杭州的校園霸凌現象。與會的,除了各學校家委會代表、老師,還請來了著名心理專家趙國秋、婦聯副主席丁立燕,以及處理過校園霸凌案的派出所民警。
“我處理過一些案子,那些喜歡欺負同學的孩子,即便面對警察,也裝出一副盛氣凌人、滿不在乎的模樣。而且這些孩子,基本是單親家庭、家里溺愛,或由祖輩帶大的。”來自濱江區的朱警官說。
杭州也有校園霸凌現象
50%被欺凌者不敢說出來
昨天的現場,家長代表發言最積極。有個小學生家長說,兒子班上有個女生,家里條件不好,不太注意衛生,班里學生大部分人都歧視她,不愿跟她玩。
另一個家長說,女兒在杭城某民辦學校讀初中,班上有個女孩子長得不好看,同學們老欺負她。那個女孩晚上睡覺會打呼,班上沒有一個女生愿意跟她睡一個屋,弄得那個女生很自卑。
朱警官所在派出所邊上就是一所中學,幾乎每年都會接到有關校園欺凌的報警。
“主要發生在放學后,幾個學生會欺負一個學生。我曾接到過一個爸爸的電話,他發現孩子臉上有傷,就報了警。我調查后發現,原來他被8個同學拳打腳踢,雖然損傷不大,但性質很惡劣。”
更讓朱警官感到驚訝的是,當他把那些欺負人的學生帶到派出所了解情況,這些孩子仍然裝出一副盛氣凌人、滿不在乎的姿態。“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深入了解后發現,這些孩子大多是單親家庭、家里溺愛,或者由祖輩帶大。”
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原第七人民醫院院長趙國秋說,調查顯示,被欺凌者中50%是不愿意告訴父母的,怕父母看不起自己,也不愿意告訴老師,怕被報復。
三類人容易成為霸凌者
有些行為是病,需藥物治療
趙國秋梳理了一下正式發表的論文,以及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5年的一份調查,得出中國的校園霸凌的發生率為6.1%。
他說,霸凌者主要是三類人,行為兒童(也稱品行障礙)、學困生(個子高大、成績差的男生居多)和適應障礙者(對環境、人際關系的適應有障礙)。
趙國秋說,有品行障礙的學生,好的時候很好,但發作時會失去控制,如果馬路上有小蟲子,會發泄似地碾得粉碎。“這類學生普遍念不好書,跟同學也無法融洽相處,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還有一類學生智商沒問題,理解能力也可以,就是不能集中聽老師講課。這是一種注意缺陷綜合征,過去叫多動癥。10年前,這類學生的占比在3%以下,目前在中小學生中占比超過5%。“他們可能只有20分鐘能保持注意力集中,超過了就坐不住,喜歡影響別人。這也是一種病,單純靠心理輔導無法完全治愈。”
還有一種邊緣性人格,孩子的很多不好行為來自于性格本身,有可能是遺傳性的。“比如有些父母是神經質的,總喜歡做一些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的事情,遺傳給了孩子,就要盡早矯正,越小矯正越好,超過四年級了再去矯正,治療效果會成倍下降。”
至于被欺凌者,性格特征是:內向、膽怯,傾向于忍耐。對他們來說,如果超過半年時間被欺凌而沒有得到有效干預,其人格發展將遭到破壞性的影響。“他們突出表現為自卑、自我否定,即使博士畢業,還是沒自信。”
糾正減少校園霸凌現象
家庭教育很關鍵
會場有位家長說,去年兒子參加一個走戈壁的活動,隊里有個高個子男生,對走得慢的同學動不動就踢一腳。晚上睡覺,他也愛拿電筒去照同學的眼睛。“我兒子看不過去,就去制止,這個同學說,你能拿我怎么樣?我兒子氣不過,就一拳打了過去。”這位家長問,兒子的這種行為有錯嗎?
杭州家長學校總校常務副校長、家庭教育專家韓似萍說,以暴制暴肯定是不對的,“有道理就可以隨意而為嗎?我們需要給孩子正確的是非觀,即使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錯誤的行為就該不被允許。”
韓似萍說,我們需要引導孩子什么是好的行為,杜絕不好的。一旦孩子做錯了,一定要通過懲戒的方式讓他們不敢再做同樣的事。
朱警官講了一個例子,再次證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一次,我到一所學校出警,看到很多家長在與一名家長交涉,原來他們的孩子都被同一個孩子欺負了。那個熊孩子來了后,這位家長當著所有人的面,打了孩子兩巴掌,緊接著又踹了一腳。”朱警官說,大家當時都傻了,也知道了這個熊孩子的暴力傾向是哪來的了。(記者 梁建偉)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錢江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