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淡忘的字眼?春考走出“V”形曲線
摘要: 高三學生備戰高考。 新聞回顧 本月7日至9日,上海2017年春考順利開考。作為“新年第一考”,賦予了考生充分的選擇權。3項考試各自對應有不同需求的報考群
高三學生備戰高考。
新聞回顧
本月7日至9日,上海2017年春考順利開考。作為“新年第一考”,賦予了考生充分的選擇權。3項考試各自對應有不同需求的報考群體,每個考生只要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參加其中一項。根據相關規定,2月23日至24日,達到最低錄取控分線的考生須進行參加高校自主測試的確認,逾期未確認即視為自動放棄。也就是說,只要考生不確認,就不會被錄取,也就繼續擁有高考的報名資格。
2017年春考報名人數較去年有所增加,達到數萬人,作為全國唯一保留高校春季招生的上海,今年大多數應屆高三畢業生踏進了考場。而這一漲勢,已經持續到第三年。
2014年,上海春考報名跌至谷底,當時還不足千人。面對冷清局面,當時高校、中學不止一位教育專家建言,“春考或已無存在必要”。短短幾年過去,春考報名人數已達數萬人之多,直追高考人數。
“雞肋”變熱門 春考迎來“春天”
春考,是國人幾乎淡忘的字眼。
2000年1月25日,上海在全國首批試點春考,考試對象以往屆高中畢業生為主。初期最鼎盛時,共有十多所高校參與招生,2000多個招生計劃,12000余人報名。然而,隨著考試方式的多元及名校相繼退出,春考吸引力有所下降,同期試點的北京、安徽、內蒙古三地紛紛叫停,僅剩上海堅守,但參與院校、考生人數等已大幅下降。
2011年,上海春考報考者3000多人,8所招生院校中,公辦學校只剩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商學院4所。包括高校、中學校長在內的多位教育界人士坦言,春考存在已無必要。有位大學招辦負責人說,按照規定,應屆生不得報名參加,使得春考的對象為“落榜生”和社會青年。雖然落榜生中也有一部分因種種原因發揮失常的考生,但大部分生源質量不夠理想,致使春季班整體質量走弱,導致高校一方熱情有所下降,參與大學數量以及專業數量也不斷下滑。
另一方面,隨著擴招和高校毛入學率不斷提升,通過6月高考能吸納的學生量已遠遠超過2000年春考起步時;同時,上海高考實行“平行志愿”錄取方式,考生因填錯志愿而落榜的情況大為減少,令需要通過春考“再戰”的學生數量大為減少。兩相對沖之下,春考被不少人視為“雞肋”。2013年和2014年,上海參與春季高考的高校僅剩5所和8所,招生計劃數分別為260人和488人,僅為秋季高考招生人數的“零頭”。考生規模也從2006年的1.2萬人縮減到2011年的3000多人;到了2014年,報名者僅為966人。
2015年,上海春季高考開考。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開放,又與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合二為一,新的春季高考試點方案大受追捧,當年的考試人數就從2014年的不足千人暴漲到2萬多人。
多一次選擇 提前進大學很不錯
春考“回春”,不僅僅是人數上的猛增,越來越多的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也參與其中。“我們班33名同學,有27人報名春考。”靜安區一所區示范性高中的高三班主任說。浦東新區一位校長說:“我們算少的,約70%的人報名。你去那些名牌高中看看,今年的春考火得不得了。”
春考含金量高了很多,越來越多好的大學可以把優勢專業拿出來。小李是上海一所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的學生。在他的印象中,參與春考招生的學校專業質量一般,考試難度也低,因此離他有點“遠”。可沒想到,本學期學校的一次高考報名前動員大會,讓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老師在會上反復講春考的重要性,老師的最后一句話是:希望所有人都報名春考。”小李說,他就跟同學們一起進入了春考的報名和準備階段。這段時間里,他也開始對春考有了全新的認識。“我仔細看了下招生的表格,發現其實里面有不少不錯的院校和專業,比如上海理工大學的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因為是中德合作的專業,只招15人,入圍資格線分數也在所有春考招生專業中處于高位,競爭應該非常激烈;還有華東政法大學的公安類專業,也很吸引人。”
“沖一沖,試一試”,這是大多數參加春考考生普遍的心態。王女士說,女兒所在學校是“區重點”,她在班里成績屬于上游,照理說,高考機會更多,但春考因為有越來越多好的學校參與,并且又是高考之前的一次“試水”,考不上也不影響之后6月份的傳統高考,“值得一試”。“其實春考是給了高三學生多一次的選擇機會,這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考生和家長的焦慮心理。”王女士說。
對中等學生而言 春考機會大于高考
今年是實施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高考將首次施行3+3模式,并且不分文理,而上海春考只考語數外三門。許多人對高考會出什么樣的試題,以及難度如何、題型有何變化等都沒什么底,而春考在科目設置、題目及難度呈現等方面與高考基本持平,許多學生就把春考當成了高考的練兵場。
某區重點中學的小嚴說,“春考有我心儀的專業,如果考上了我也心滿意足了;如果沒考上,對我的影響也不大,因為試水之后,我還有高考另外一次機會。”她認為,這兩個專業入圍資格線都很高,如果能考上,可以充分證明自己的學習水平:“那樣的話我肯定很滿意,放棄高考也不會覺得可惜了。”
而對于普通高中而言,春考顯得更重要。小唐是涇南中學的高三學生。從高二開始,他就參加了學校加開的英語聽說課程,老師和每個學生一對一操練,為的就是參加今年的春考。今年的春考英語考試,第一次加入英語聽說環節。小唐很看重這次春考,因為對于他這樣普通高中的學生而言,春考的機會大于高考。
涇南中學是一所普通中學,該校非常注重春考的準備工作。校長趙春芳說,“像我們這樣的普通高中,在高考中的整體能力應該不算太強,而春考的院校、專業都比較適合,加上2015年第一年改革之后,招生要求比較明確,考生準備也比較有底了。”趙校長表示,和高考相比,春考更注重語數外三門的基本功而不是加深難度,春考對于中等學生而言,花時間在基礎知識的復習和掌握上,更有針對性。
觀點爭鳴
春考贏在定位
上海春考走出一條明顯的“V”形曲線,這其實是一條考生理性選擇的軌跡——春考“賣點”多,吸引力就強;反之,考生自然用腳投票,甚至棄之如“雞肋”。這不足為奇。
2000年上海在全國首批試點春考,考試對象以往屆高中畢業生為主。由于參與招生的高校多,招生計劃人數多,考生自然熱烈響應,而隨著考試方式的多元及名校相繼退出,春考吸引力就開始下降,考生人數也大幅下降。現在春考熱回潮,其根本原因在于定位變化,從最初的“守門人”功能以及最初的“補充”角色變化成為“多元錄取”的方式之一。隨之相關政策發生變化:允許應屆生報考;鼓勵招生高校拿出更多“拳頭”專業參與,有了這些吸引力,考生人數也就上升了。
春考定位準確才更具吸引力,這需要出臺相關誘人政策。比如,2016年,上海市明確規定各參與院校拿出的必須是學校的國家級特色專業或是市屬高校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今年,上海大學繼續拿出招牌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參與招生,計劃招生30人,與秋季招生計劃持平。
當春考熱起來,有人建議,是否將春考打造成為與高考并列的選拔通道?在我看來,這大可不必。一方面春考畢竟不同于高考,無論是影響力還是考生的理性選擇都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面春考只是成為“多元錄取”的方式,是讓考生多一種選擇。而一旦將春考和高考一樣對待,則會產生諸多影響,這反而讓考生無所適從。
無論是考生還是高校,均對春考熱情高漲,這是好現象。春考正漸入佳境,這是不爭的事實。對于春考,需要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嚴密的制度,而如果相關政策發生變化,則需要經過專家論證、民意調研等程序。如此,春考才會永葆“春天”。(王軍榮)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北京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