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的露天電影
摘要:□晚報記者 高琳琳夏季的廣場非常熱鬧,人們常常能在休閑的同時免費看露天電影。今年62歲的市民李先生就曾是一名露天電影放映員。李先生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他告訴記者,
□晚報記者 高琳琳
夏季的廣場非常熱鬧,人們常常能在休閑的同時免費看露天電影。今年62歲的市民李先生就曾是一名露天電影放映員。
李先生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他告訴記者,露天電影剛出現時,在農村,如果聽說哪個村要放電影,附近的村民便會成群結隊去觀看。“現在人們都到電影院看電影,不過我總感覺少點兒什么。一家人一起去看露天電影,感覺更溫馨。”李先生說。
那時,農村普遍沒有通電,但公社經常召開大會,因此哪里開大會,電影隊就奔向哪里,為大會發電照明、擴音,以提高大會質量。放映隊每到一地,當地的群眾就會幫他們運送機器。
當時交通不方便,一臺發電機重100多公斤,要兩個人抬著走,放映機、擴音機、揚聲器等物品需要3個強壯的男人挑著走。因物品貴重,放映隊隊員會做到人不離機、機不離人,有專人運送機器。
李先生和其他隊員每人還要背一個被包、一只背袋,袋內裝著衣服、毛巾等日常用品。他們經常翻山越嶺,穿過羊腸小道,一路小心翼翼地到達目的地,匆匆吃罷晚飯后就開始放電影。
“為了提高放映質量,放映隊會在電影放映前進行內容介紹,映中解釋,映后總結。那時,大家看電影后,個個精神抖擻,勞動熱情高漲。”李先生說。
隨著娛樂方式的多樣化,露天電影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但在一些人心中,那些看露天電影的記憶仍很深刻。露天電影是很多人童年記憶里無法抹去的亮色,他們總是對露天電影有著“淡淡的懷念”。露天電影讓那時的人們感到快樂,讓那時的夜晚更加美麗。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