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 可能源于過度教養
摘要: 原標題:孩子不自信 可能源于過度教養大量研究證實,早期缺乏教養(被父母打罵、缺乏營養、被父母忽視)對孩子成長發展不利。然而,今天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種極端,即
原標題:孩子不自信 可能源于過度教養
大量研究證實,早期缺乏教養(被父母打罵、缺乏營養、被父母忽視)對孩子成長發展不利。然而,今天很多父母可能走到了另一種極端,即過度教養——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于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
什么是過度教養?
過度教養分為“直升機教養”和“割草機教養”兩種典型形式。“直升機”父母時刻在孩子頭頂上盤旋,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困難,他們立馬出手相助;“割草機”父母隨時跑在孩子前面,像清除雜草一樣提前幫孩子掃清前進道路上可能面臨的所有障礙。
過度教養的負面影響
大量研究發現,過度教養對孩子的學業成就、社會適應、抗挫折的能力、自信心、社會責任感及生活技能都會產生不利影響。過度教養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進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過度教養會影響孩子對自己、對生活的掌控能力,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導致很多負面情緒。
過度教養對父母自身也會產生不利影響。比如父母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孩子身上,自己也會感覺到倦怠、壓力、自責等情緒困擾。另一方面,過度教養也會對學校日常管理造成干擾,影響到家校合作的效果。
過度教養的具體表現
最明顯的就是回應和要求的極度不平衡。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過分保護、輕易滿足、特殊禮遇等,都是過度教養的表現。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包含“回應”和“要求”,過度教養就是父母在“回應”和“要求”上的過度表現或不恰當組合。
最典型的就是“高回應”,比如當孩子外出時,父母不放心,總是一個又一個地打電話。還有“低要求”,比如有的父母不讓17歲的兒子獨自乘車上學,擔心不安全。另一種是“高要求”加“低要求”的組合,即理論上對孩子要求很高,給孩子過高的期望,卻又不教孩子獨立做事的方法,不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如何避免過度教養?
學會放手:父母單方面地認為自己有權決定孩子的一切,應該知道孩子的一切,其實是不合理的。父母一定要將孩子視作獨立的個體,不能將孩子的人生視作自己人生的延續。
信任孩子:“直升機”父母對孩子的什么事情都要掌控,對孩子設置了很多“不許”“不準”等規則,實際上是一種高度的不信任。父母要相信孩子有應對困難、風險的能力。
用平常心對待孩子:很多父母給予孩子特殊禮遇,總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孩子多加關注。每個孩子確實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我們更要相信孩子發展的共性,相信孩子的發展有共同的規律和特點,不要過度夸大孩子的特殊性。
學會分離: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或距離是不斷發生變化的,最初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總有一天孩子會成長為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學會守望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在應該離開父母的時候,有能力離開父母。
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當我們讀懂孩子在思維、人格等方面的發展特點,就知道學前階段要注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小學階段重點培養孩子的成功感和勤奮感,青春期階段重點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
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智慧的父母會用自己心靈的不斷成長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像一首小詩里寫的那樣: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后學會得體地退出……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 邊玉芳)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婦女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