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換紀念幣真的能發財嗎
摘要:□周刊記者 蘇弼坤央行發行的紀念幣數量越來越多,紀念幣越來越常見,紀念幣的投資“功效”可想而知。繼元旦前市民搶購雞年紀念幣之后,近幾日,預約第二批雞年
□周刊記者 蘇弼坤
央行發行的紀念幣數量越來越多,紀念幣越來越常見,紀念幣的投資“功效”可想而知。繼元旦前市民搶購雞年紀念幣之后,近幾日,預約第二批雞年紀念幣工作啟動,不少人又加入搶兌紀念幣的行列。其實,不少人家里已經有成套的紀念幣。很多人把紀念幣當作投資理財產品,認為有很大的升值空間,甚至還把一些紀念幣當作“傳家寶”。這些紀念幣的價值到底有多大,真如這些人想的那么值錢嗎?
紀念幣沒有想象中值錢
我們知道,紀念幣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紀念幣,另一種是金或銀的貴金屬紀念幣。
簡單來說,普通紀念幣就像我們平時使用的人民幣,去銀行兌換后,在流通使用時面額是多少就是多少錢。而貴金屬紀念幣因為本身材質稀有等,按照面額兌換后,實際價值會有所浮動,且不能流通使用。
如果市民兌換紀念幣只是為了收藏而不用于投資,那就不用考慮后期是否增值的問題,但總有人把紀念幣當作投資產品來收集。
對于普通紀念幣來說,雖然在流通中面額恒定,但幾乎沒人把兌換來的紀念幣拿去花掉,這是因為考慮到紀念幣以后可能會升值。
我市一票幣收藏愛好者吳先生說,決定紀念幣升值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物以稀為貴”。目前市面上值錢的紀念幣都是因為發行量或現存量稀少,價值攀升。比如,發行于1988年的“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紀念幣,由于發行量少,身價早已翻百倍。
近年來,由于央行發行紀念幣的數量越來越多,紀念幣的投資價值自然就降低了。比如,去年的猴年紀念幣發行了5億枚,雞年紀念幣的發行量又是一個上億的數字。單從發行數量來看,投資價值顯然不怎么樣。
總之,很多紀念幣的升值空間并非人們想的那么可觀。
謹防兜售紀念幣騙局
雖然很多人知道紀念幣的紀念意義遠大于投資意義,但還是有不少上了年紀的人對紀念幣癡迷,看到精美的紀念幣就頭腦發熱。這些人往往容易被騙。
吳先生說,很少有人兜售真正具有投資價值的紀念幣。那些以行騙為目的兜售 “紀念幣”的人通常會吹得天花亂墜,比如打著“某某收藏協會”、“紀念幣發行局”等幌子,以巨大的折扣欺騙人,特別是老年人。
吳先生提醒紀念幣收藏愛好者,兌換紀念幣前一定要確定其來源。如果不確定紀念幣的來源,就去工行、農行、建行、中行等國有銀行現場兌換,也可以上央行官網查詢紀念幣的發行信息。對于那些民間兜售紀念幣的行為,千萬不要因為貪心而身陷騙局。
總之,收藏紀念幣無可厚非,但如果想靠投資紀念幣發財,就值得好好反思,擺正心態。投資從來都是收益與風險并存,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