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當武器 這事不得了
摘要:原標題:“隕石”當武器 這事不得了 近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圓滿完成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8次發射任務,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驚艷全世界。與此同
近日,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圓滿完成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8次發射任務,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驚艷全世界。與此同時,有美國媒體憑空臆斷,稱中國正在秘密研制一種未來空間對地作戰的新型威懾性武器,產生的能量相當于大型隕石撞擊地球。
其實,最早提出并著手研制此種武器的國家恰恰是美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為了爭奪太空霸權,美國先后提出了“上帝之杖”“智能卵石”和“天基動能武器”計劃等。
近年來,隨著航空、航天、熱材料及計算機等技術的發展,“上帝之杖”這種天際動能武器有了新的突破,它有可能取代令人聞之色變的核武器,成為軍事領域新的戰略級威懾力量。而隕石作為研制此類武器的關鍵材料,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隕石在武器裝備材料改進中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其自身的構成特性,而在新概念武器裝備研發中的應用,則主要是直接利用隕石制造人造隕石、人造衛星等武器,并以特定的方式對特定目標進行攻擊,例如環境武器、天基動能武器、天基反衛星武器等。
環境武器殺傷力大
巨大的隕石能以許多方式導致環境改變進而引發災難。巨大的隕石落入海洋,會引發海嘯,潮汐海浪高達100米。巨大的隕石可以造出40千米深的隕石坑,足以穿透海洋或大陸的地殼層,導致大量的火山噴發。隕石的高溫會引發火災,1871年10月8日芝加哥全城大火、1889年非洲薩凡納大火均由隕石造成。
把巨大隕石通過對環境的改變而造成的傷害運用到軍事行動中,則可稱之為環境武器。將巨型人造隕石送入太空或俘獲太空中隕石,在戰時通過安裝在人造隕石或太空隕石上的小型火箭助推改變其運行軌跡,并利用天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使其向預定目標下落,形成巨大的沖擊及高溫等,則可人工制造地震、海嘯,或者改變某個地區溫度,形成山崩、雪崩、山洪等災害,從而破壞敵方人員生活環境,有效殺傷敵人。
天基動能武器能量驚人
隕石撞擊地球所蘊含的能量威力無比。1908年6月,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因隕石造成的通古斯大爆炸,導致8000多萬棵樹木被焚毀,引發5級地震,爆炸能量相當于1000萬噸至1500萬噸TNT炸藥,是美軍在廣島投放原子彈能量的1000倍。
目前,人類對撞向地球的天體仍缺乏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案,跟蹤攔截隕石極其困難。美、俄等軍事強國已具備攔截遠程導彈和打擊衛星的能力,但都不具備對撞向地球的隕石進行預警和攔截能力。因此,研制天基動能武器,如人造隕石雨,利用其高速下落的巨大沖擊能量,對航母等重點目標進行飽和攻擊,足以有效毀滅目標。可借鑒美國“上帝之杖”天基動能武器研發的思路,依托太空平臺,搭載由鎢、鈦或鈾制成,重量達到一定程度的裝備,在衛星制導下,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和自由落體運動產生的巨大動能,對地球上的戰略目標實施精確打擊。
天基反衛星武器效能看好
人造衛星是環繞地球在特定空間軌道上運行的無人航天器,廣泛應用于社會各方面,尤其在軍事領域極為重要。美軍絕大部分現代信息化武器裝備均要依賴軍事衛星才能發揮最大效能。人造衛星在運行中易與微型隕石發生碰撞造成損壞。據專家推測,2013年5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NOAA)的地球靜止環境業務衛星-13(GOES-13或GOES-N)的在軌故障原因,極有可能是與微型隕石發生碰撞。
利用人造衛星與微型隕石碰撞損毀現象,可以開發天基反衛星武器。天基反衛星武器可利用人造衛星運行必須符合天體力學定律的規律,預先判斷敵方軍事衛星運行軌道,在特定時間或地點發射人造天體(如人造隕石或人造衛星),并通過安裝在人造天體上的制導系統和火箭推進器識別追蹤敵方軍事衛星,利用自身動能或爆炸產生的大量金屬碎片、氣溶膠系干擾物,將敵方軍事衛星破壞或擊毀。其對抗的主要手段是依靠電子干擾設備干擾衛星的通信鏈路,利用無源干擾劑干擾衛星的光電傳感器,從而毀傷目標,使衛星暫時失效、工作性能降低或徹底癱瘓,還可通過攻擊性武器直接撞擊摧毀衛星。
我國隕石儲量豐富。2016年10月13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專家通報,通過礦物巖石學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我國新疆境內曾發生一場規模巨大的隕石雨,其隕落帶長達425公里,遠超此前世界公認的最大隕石雨。目前,國際隕石學會已正式將其命名為阿勒泰隕石雨。因此,我國應當加強隕石軍事研究工作,建立隕石及天體化學或隕石及行星科學研究中心或開放實驗室,進一步提高我國、我軍隕石軍事科研水平。在研究方向上,除了注重隕石本身價值的開發利用與類隕石新概念武器研發外,還應加強隕石及類隕石武器的監測預警與防護。此外,我國還應與世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建立全球隕星監測系統,預防“天外殺手”損壞地球生態環境。
(作者單位:陸軍航空兵學院)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