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勾起居民幸福回憶
摘要:□晚報記者 高琳琳“和李輝福的老物件相比,我這些東西就是小巫見大巫。這只是我的個人愛好。看到這些老物件,可以勾起我的幸福回憶。”昨日上午,家住市交通路
□晚報記者 高琳琳
“和李輝福的老物件相比,我這些東西就是小巫見大巫。這只是我的個人愛好。看到這些老物件,可以勾起我的幸福回憶。”昨日上午,家住市交通路中段驛城新村的張友民對記者說,這么多年來,他對一些老物件情有獨鐘,但是現在為這些藏品即將無處安放而擔憂。
鐘情老物件
今年52歲的張友民是個“收藏迷”。從小時候收藏煙盒開始,他積攢了近千件老物件,在社區里小有名氣。這些老物件把“50后”、“60后”、“70后”帶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流金歲月。
張友民收藏的老物件大多放在郊區一個親戚家中,一間不大的房間里擺滿了各種類型的藏品:門口的桌子用了40多年,帶帳頂的床像位老人一樣滄桑,墻角桌上的搟面杖、算盤、煤油燈都是“壽星”……
張友民說,他喜歡收藏生活中用過的東西,搬了幾次家都沒舍得扔,后來家里擺放不下,就借用親戚家的房子存放。但是,親戚的家房子快拆除了,他不知道這些東西該存放在何處。
在張友民的收藏夾里,存放一些紙質老物件。出生證、工作證、結婚證、學生證、錄取通知書、糧票等,這些都記錄了張友民的成長和生活軌跡。除了各式證件外,張友民珍藏一件白色襯衣,這是他當年穿的第一件襯衣,是自己攢了好久的錢才買的。
收藏物品記錄社會變遷
“前段時間,我看到李輝福收藏的幾千件老物件,佩服得很。”張友民說,后來,聽說李輝福家要搬遷,老物件無處存放,他還到現場參觀過。
自上學起,張友民就有了收藏的習慣。從上小學當小隊長的“紅杠杠”,到中學的錄取通知書、學生證,再到參加工作的各種工作證……凡是用過的東西和經歷的證明,他大都保存著。
張友民最珍惜的是一張從鄉下淘來的結婚證,上面印有毛主席語錄。當時對方說什么也不肯出售,但禁不住張友民軟磨硬泡,最后把這張珍藏了許久的老物件給了張友民。
有一段時間,張友民對年畫掛歷很著迷,四處收集各種各樣的年畫掛歷,家里的書柜放不下了就放到陽臺上,陽臺上放滿了就堆到床上。張友民的妻子時常為這事與他爭吵,但事后他仍我行我素。
勾起幸福回憶
“我珍藏這些老物件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記錄社會的發展和歷史變遷,勾起一些幸福回憶。”張友民稱,很多時候,他會帶上鄰居和好友去參觀一番,讓大家開眼界的同時也能喚起眾人對這些物品的保護意識。
有時候,張友民會到市駿馬路中段的古玩市場淘寶,收集一些紀念章、老課本和小人書等。
雖然手頭不寬裕,但張友民舍得掏錢買自己喜歡的老物品。為了收藏老物件,他甚至把煙酒都戒了。
“戒掉那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后,我的身體變好了,而且留下這么多寶貝,值了。”張友民告訴記者,收藏帶給自己太多收獲和快樂,只要身體允許,他會堅持下去。
現在,張友民正在為自己的寶貝尋找新的存放地點,同時他希望相關部門給他們這些民間收藏愛好者提供一個讓市民參觀的場所。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