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到“中國制造”的后勁兒
摘要: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 近日,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美投資建廠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引發社會對“中國制造”生存發展環境的思考和擔憂。有觀點認為,曹德旺此舉
新華社記者 張辛欣
近日,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在美投資建廠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引發社會對“中國制造”生存發展環境的思考和擔憂。有觀點認為,曹德旺此舉表明“中國制造”成本優勢正在消失,企業負重前行、處境艱難。
從現實情況看,我國制造業成本上升是毋庸置疑的,一些制造企業經營困難也是實情,但僅從一兩個點去研判形勢,匆忙得出“中國制造”前景堪憂、企業都想“跑路”的結論,未免有些簡單和片面。
從形勢看,盡管在微觀層面上部分實體企業贏利壓力較大,但從宏觀上看,今年前十個月,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明顯上升,制造企業即便是福耀玻璃,其主體仍然深扎在國內。從未來看,國家正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為企業降成本、減負擔,出臺支持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政策,因此沒有理由對“中國制造”前景產生悲觀。
有數據顯示,近十年間,世界主要制造大國平均工資、工業用電、天然氣等成本都在逐年攀升,非我國獨有,而且這種上升未來還可能持續。透過迷霧,人們更應該看清,“中國制造”面臨的問題表面上表現為成本上升,實質上更在于結構深度調整的陣痛——一方面我們與東南亞等國家相比,成本優勢逐步降低;另一方面,產品尚未達到較高附加值,無法覆蓋溢出成本,在這階段,一些深層矛盾自然會“浮出水面”。
我們既要高度重視為企業降成本,更要樹立做強“中國制造”的信心,支持企業立足長遠,通過創新推動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產品附加值和企業競爭力。
今年以來,有關創新驅動的舉措日臻完善,為“中國制造”轉型鋪路護航。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再次為“中國制造”發展指明了方向。
對正向中高端邁進的“中國制造”來說,不能再走依靠低成本競爭的老路,應該在“騰籠換鳥”、產業升級上多動腦筋,通過創新驅動積累發展后勁兒。一方面,筑牢工業基礎,補上制造短板;另一方面,突破前沿技術,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雖然成本逐年上升可能是常態,但加快向“高起點、高效率、高附加值”和“低排放、低能耗、低占用”轉型,將形成成本之外的競爭優勢。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