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店鄉種養結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摘要: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張紅衛)“現在正是給梨樹施基肥的好時機,我得把這些沼渣和豬糞趕快拉到梨園,爭取春節前施完,為明年開花結果儲備營養。”12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張紅衛)“現在正是給梨樹施基肥的好時機,我得把這些沼渣和豬糞趕快拉到梨園,爭取春節前施完,為明年開花結果儲備營養。”
近年來,板店鄉依托資源優勢,推廣“豬—沼—蔬菜(瓜、果、糧)”種養新模式,將沼氣、養殖和無公害種植聯系起來,走出了一條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發展的道路。
板店鄉蘇莊、劉營、玉皇廟等村是生豬養殖大村,生豬養殖初具規模,目前有生豬養殖戶592戶,其中年出欄生豬300頭以上的大戶有30多戶,年出欄生豬50000多頭。豬舍亂建、污水亂流、糞便亂堆,養殖帶來的污染曾一度成為民害,群眾苦不堪言,怨聲載道。為解決這個大難題,板店鄉黨委經多方調研,制定了“以沼氣為紐帶,種養結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總體思路,通過沼氣將養殖和無公害種植聯系起來。養豬產生的廢物(污水、糞便)、生活垃圾以及作物秸稈,經過沼氣池發酵,變成了優質有機肥料,是各特色農業種植基地競相搶購的“香餑餑”。種植基地施用沼渣、沼液,不僅解決了解決了養豬業造成的污染問題,又生產出了無公害農產品。魏嶺黃金梨、唐營蘿卜、仲莊西瓜、柴莊特稀蔬菜施用沼渣、沼液和優質有機肥,生產出的蔬菜水果環保無污染,已通過無公害品牌認證,正式注冊“板店黃金梨”、“無公害蘿卜”和“豫盛輝無公害”蔬菜商標,產品暢銷省內外各大市場。
“種植—養殖—沼氣—肥料—種植”種養結合發展模式,促進了養殖業發展,保護了環境,實現了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模式。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