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有個翠竹環抱的村莊
摘要:100多畝竹園見證鄉村變遷正陽有個翠竹環抱的村莊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胡世寶 文/圖 在正陽縣大林鎮蔡莊村李灣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種著竹子,村外也種著
100多畝竹園見證鄉村變遷
正陽有個翠竹環抱的村莊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通訊員 胡世寶 文/圖
在正陽縣大林鎮蔡莊村李灣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種著竹子,村外也種著竹子,整個村子被竹林環抱。
種竹子歷史悠久
昨日,記者驅車前往該村,剛進村就遇到正在種菜的81歲的村民李堂有。
“我記事時村里就有竹林。”李堂有說,該村種竹子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尤其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家戶戶種竹子,竹編成為當地村民的一項主要收入,村民用竹子編織竹籃、竹床、雞籠等換錢。
以竹為“媒”輝煌一時
“這些竹子是1972年引進的。”69歲的村民李家才說,當時,他是村里的干部,為了發展竹子產業,他們從南方引進了18棵毛竹,被村民們當成“寶貝”養著。一般來說竹子很好養,可能是毛竹經過長時間的運輸,還有氣候、土壤等原因,18棵毛竹最后只成活一棵。
“你看,就是那棵毛竹發展成這片竹林。”李家才說,當時,不論是毛竹還是其他竹子,家家戶戶都非常愛惜,遇到天氣干旱,村民就到淮河里挑水給竹子澆水。每到竹筍出來的時候,村民就看好家里的豬,怕豬把竹筍給拱了。
“那時,一家一年的竹子賣出去收入夠一年花的了。”李家才說,編竹器成為村里的一個產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竹子的經濟價值很高。竹子生長期短,1年半就可出售,只是在每年春季需要照看好竹筍。
竹林成村里一道風景
“包產到戶后,生產隊里的竹子分給各家各戶,直到今天家家戶戶還有竹園。”李家才說,如今蓋房子不需要用竹子做椽子,李灣村的竹子不像以前那么吃香了。
“現在,村里只剩下我一人用竹子編織竹籃、竹床、兔籠。”71歲的村民李堂貴說,由于以前竹子很值錢,他20歲就開始學習用竹篾編織器具賣錢,能養活一家人。如今,這些竹制器具不好賣,可是他幾十年的手藝舍不得丟下,就一直堅持著。
李灣村南側緊挨著淮河,村子周圍的竹林更多,如今該村還有100多畝竹子。記者看到幾間低矮的房子,掩映在翠竹中間。71歲的房主信秀蘭告訴記者,她一直生活在竹林里。
李家才對記者說:“夏天村里風景更美,村莊被竹林環繞,鮮花飄香。這里就是一座天然氧吧。”
竹林已成李灣村一道亮麗風景。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