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和養老金還將青睞哪些公司?
摘要:險資舉牌上市公司遭遇嚴厲監管后,A股的階段性上行邏輯遭遇釜底抽薪,一時間大股票和小股票都失去上漲動力。不過,市場不會忘記險資舉牌概念股曾經是何等風光,因此,險資的
險資舉牌上市公司遭遇嚴厲監管后,A股的階段性上行邏輯遭遇釜底抽薪,一時間大股票和小股票都失去上漲動力。不過,市場不會忘記險資舉牌概念股曾經是何等風光,因此,險資的一舉一動仍是市場風向標。上周末,“寶能系潛伏鄭州銀行”的消息盡管遭遇當事方否認,但仍然成功地將A股投資者的目光再度引向銀行股。市場由此發散思維:在12月例牌的險資投資高峰期,繼萬科、格力、伊利等之后,誰會是下一個投資目標?
筆者認為,根據盤面異動情況,結合近期的各種消息,險資的投資很可能會集中在低估值、抗通脹和新興消費三個方面,至少,市場預期這些個股將會受到以險資為代表的大資金青睞。
第一,銀行股估值洼地被逐步填平是大概率事件。按照慣例,每年年末,險資均有突擊投資扮靚報表的沖動,如去年對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今年對中國建筑的大手筆投資。從近期盤面看,A股的銀行股一直相對抗跌,在險資“違規收購”被痛批后,銀行股短暫跟隨市場下跌,隨即開啟加速上攻,成為弱市一大亮點。市場由此想象,銀行股或成為險資新戰場,“寶能系潛伏鄭州銀行”的消息,無疑強化了這種想象。銀行股的低估值和不良率的下降,是受青睞的主要理由。根據動態市盈率排名,銀行股是當前兩市最低估值的板塊。截至12月9日,滬深兩市銀行股共24家,總市值約8.6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17%。銀行股整體市盈率約為10倍,其中,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動態市盈率最低,分別為5.12倍、5.13倍、5.37倍;無錫銀行、吳江銀行、江陰銀行市盈率最高,分別為25.66倍、27.96倍、32.58倍。除了今年新上市的城商行,其他銀行股市盈率均在8倍或以下。此外,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已經開始環比下降。綜合券商研究研報,建設銀行、南京銀行和貴陽銀行被推薦較多。其中,招商證券馬鯤鵬認為,中小銀行首選欠發達地區、非中心城市最大的當地一級法人銀行,從而強烈推薦動態市盈率只有10倍的貴陽銀行。
第二,通脹憂慮或影響大資金投資行為,食品飲料、房地產類個股或受關注。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月CPI同比漲2.3%,創近7個月新高,從而引發一定的通脹憂慮。市場擔憂,今年上游資源品的價格上漲,人民幣貶值引發進口原料或產品漲價,大概率將向下游產業傳導。食品飲料和房地產板塊,歷來是資金抗通脹的首選。鑒于房地產行業遭遇調控,價格漲幅回落,食品飲料行業逐步進入資金視野,其中,食品飲料的龍頭企業具有市場定價權,轉嫁通脹風險能力較高。
當然,除了“陽光系”對伊利股份的舉牌外,目前險資并無對食品飲料上市公司新的投資動向。但是,從盤面看,食品醫療類個股,尤其是有定價權的絕對龍頭股、細分行業龍頭股和業績逆轉類個股,有明顯資金布局跡象。上周,貴州茅臺創歷史新高,老白干酒、三全食品、雙塔食品等也表現搶眼。可以預期,市場將會隨著新的CPI數據的公布而逐步演進,如果通脹苗頭上升,上述個股將會進入加速上漲階段。
第三,新興消費創造增量,或進入大資金視野。基于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消費需求的升級,中國將進入新消費的時代。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開始布局這些領域,而以保險資金為代表的長期投資資金,自然不會對此視而不見,如泰康人壽在養老領域的大手筆布局。此外,高水平體育賽事一票難求、公立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定制化旅游日益火爆、海外網購連續大幅增長……新富階層、90后、退休人群日益龐大的新需求,將成就一批相關領域的公司,從而產生新的巨頭。新興消費主要是以創新、消費升級和人口老齡化需求為代表,如文體娛樂、旅游休閑和醫療保健等。短期來看,這些領域故事多于業績,不過,如果相信大趨勢、跟隨大趨勢,一些搶占先機的上市公司正在顯露端倪,值得長期跟蹤。
近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布公告,公布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養老金入市進入倒計時。據測算,養老金入市對A股市場長期最高可帶來6000億的增量資金。上萬億保險資金的投資需求,以及進入倒計時的養老金入市需求,大概率推動具有低估值優勢和長期成長邏輯的上市公司股價上漲。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