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圈]難舍兒時收集的糖紙
摘要:難舍兒時收集的糖紙滿滿的都是甜蜜記憶□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香甜的糖果入口后,一揉、一扔,垃圾桶往往是糖紙的歸宿。但在70后市民李秀琴看來,糖紙自有它們的美妙之處。
難舍兒時收集的糖紙
滿滿的都是甜蜜記憶
□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
香甜的糖果入口后,一揉、一扔,垃圾桶往往是糖紙的歸宿。但在70后市民李秀琴看來,糖紙自有它們的美妙之處。上世紀80年代,李秀琴還在上小學,從那時起她就開始收集糖紙。在那個年代,那些糖紙在她手中享受了被洗凈、熨燙、攤平的待遇。多彩的糖紙承載著舊時光,被保留至今,成為她最珍貴的收藏。
李秀琴收藏的糖紙。
方寸間看到時代變遷
12月3日,記者來到李秀琴家。打開一個大塑料密封袋,李秀琴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收藏的“寶貝”。這些珍貴的糖紙被她歸好類,分裝在一個個小塑料袋里。
李秀琴細心地把糖紙鋪開后,一眼望去,整張桌子儼然成了一片彩色的海洋。“瞧,這張糖紙的顏色多好看!”李秀琴不時從袋子里抽出一張糖紙。這些糖紙以紅、黃、綠、黑為基礎色,色彩對比十分強烈。
“小小的糖紙,不僅可以看出制糖業的發展,而且凝聚著一種特殊的力量,代表著一種文化,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勾勒了一部新中國社會發展史。”李秀琴告訴記者,她聽老一輩人說過,上世紀50年代,公私合營時期,糖果包裝得相對艷麗,更具有文化品位和生活氣息。“文化大革命”時期,糖果也沒有擺脫政治宣傳,“毛主席語錄”及 “白毛女”、“紅燈記”、“沙家浜”、“紅色娘子軍”等樣板戲“走上”了糖紙包裝。那時糖紙的顏色以紅色和藍色為主,人們能明顯感受到那個特殊年代的氛圍。
李秀琴說,“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隨著人參糖、什錦糖、可可糖、乳脂糖等新品種的出現,糖紙的生活氣息又濃了起來,除了傳統的花卉、動物、人物等圖案外,還出現了 “龍鳳糖”、“雙喜糖”、“送子糖”等喜慶圖案的糖紙。
“你看,我就有一張喜字糖紙。”李秀琴拿起一張大紅喜字糖紙,放在手心里,糖紙的四角立刻卷了起來。離開了手心的熱氣后,糖紙很快恢復原狀。
“這是一張好糖紙。”李秀琴說,“除了薄、艷、細膩外,這是當年我們判斷糖紙質量好壞的最重要標準。”
李秀琴告訴記者,得到一張好糖紙后,她會先將它洗凈、晾干,再用裝了熱水的搪瓷杯燙平,之后夾在書里。“但是不能夾太久,不然書會因吸收糖紙里的水分而變脆。”李秀琴說。
美麗糖紙是那個年代女孩心中的五彩夢
“我14歲那年,家里才有了黑白電視機。平時,我們這些小孩子就以跳皮筋、踢毽子為樂。”李秀琴說,上世紀80年代,人們的衣著都很樸素,相對易得的斑斕的糖紙,就成了那個物質貧乏年代里的一抹亮色。
說到當時在女孩中風靡的集糖紙,李秀琴謙虛地說:“我只是保存得好,那時比我集得好的女孩有很多。”那時,女孩子大都是集糖紙的好手,而男孩子則收集香煙盒等。李秀琴說,在班里誰收集的糖紙多而新穎,就能成為眾人崇拜的“小頭目”。
那時的許多孩子都曾經為了集糖紙廢寢忘食,李秀琴也不例外。當時,糖煙酒商店成了她和同學們每天放學后必去的地方。“放學后,我就跑去看看店里有沒有新糖在賣。”李秀琴告訴記者,那時候的糖,可以論顆單賣,一分錢就能買到一顆。“其實,我們買糖就是為了得到好看的糖紙。店員們都知道我們這些小孩是想集糖紙。”李秀琴回憶。
大人們吃糖時,常把糖紙隨手丟棄,所以低頭走路就成了那時孩子們的習慣。“那時,我在路上走時都是低著頭,希望能發現美麗的糖紙。”說到此,李秀琴不禁笑了起來。
大白兔、太妃糖、椰子糖,這些都是李秀琴的最愛。她笑言,當時收藏糖紙的樂趣超過了吃糖。
看著精心收藏的糖紙,李秀琴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媽很開明。她自己也是一個‘吃貨’,所以我常托她買糖。”李秀琴說,而在那個年代,有一個經常出差、能買到各地糖果的父親,更是令她自豪的事。“每次父親出差,我都會反復叮囑他買些糖。父親一回到家,我就先搜他的公文包。”李秀琴說,她的父親知道她的愛好,每次出差都會買回一些糖果。年幼的李秀琴擁有了不少來自上海、山東等地的糖紙。
糖紙愛好者們最快樂的事就是分享各自美麗的糖紙。李秀琴常用父親那本厚厚的書夾著自己的“寶貝”,去和同學們“交流”。“我們會互相交換,稀有的糖紙可以‘一換多’。互贈幾張糖紙成了同學之間聯絡感情的方式之一。”李秀琴說。
“這些糖紙是我童年的寶貝。在那個物質貧乏、色彩單調的年代,糖紙是每個女孩心中的五彩夢。那時候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李秀琴說。
對美的追求一直沒變
如今,市面上流水線封裝的糖果包裝紙雖經濟便利,卻少了一些巧思和美感,而傳統的糖紙已經難覓蹤跡。
據了解,現在老糖紙頗具身價。但李秀琴說,自己之所以珍藏這些糖紙,是因為忘不了童年時對美的那份追求,這是她對舊時光的一種追憶。
“進入新時代,讓人賞心悅目的美的東西多了,年輕人的愛好也多元化了。”李秀琴說,她的女兒雯雯現在讀初三。雯雯和同學喜歡收集明星海報等影視周邊產品。在李秀琴看來,女兒這代人喜歡收集明星海報,和她當年喜歡收集糖紙是一樣的。
“如果我是糖果生產商,會讓傳統糖紙回歸市場。但是在圖案設計上,會更貼近現代生活,比如開發海洋系列、太空系列、明星系列的糖紙,既經典懷舊,對孩子也有教育意義。”李秀琴說。
李秀琴還將自己的收藏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收獲了很多“贊”。“我小時候也喜歡收集糖紙,每張都會用杯子裝上熱水熨!”“我也收集過。有段時間,每個周末我都會約上小伙伴到處撿糖紙。我們將糖紙拿回家洗干凈,晾干后用書本壓平。”“我收集過200多張糖紙,一張一張地夾在書本里,可是搬了幾次家后都弄丟了。”這些評論讓大家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時光。
其中有一條留言,讓李秀琴感觸最深。“大開眼界,沒想到當年的糖紙竟如此好看、精致!”這是李秀琴9歲外甥女的留言。她感到非常開心。“不管什么年齡段的人都能欣賞,并且產生共鳴,這大概就是美的獨特之處吧!” 李秀琴說。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