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圈]那些年我們用過的文具盒
摘要:□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 鐵皮文具盒曾經很“流行”。每個人從步入學堂的第一天開始,書包里就會裝有一個文具盒。學生時期印象最深的學習工具——文
□周刊記者 左蕊 文/圖
鐵皮文具盒曾經很“流行”。
每個人從步入學堂的第一天開始,書包里就會裝有一個文具盒。學生時期印象最深的學習工具——文具盒,從單純樸實的學習用品,到娛樂好玩的玩具,它的變遷緊跟時代的步伐。近日,記者走訪了幾名不同年代出生的市民,聽他們講講對文具盒的記憶。
40歲的鄭穎是一名會計。她清晰地記得自己讀小學1年級的時候,媽媽帶著她去文具商場買了一個印有鐵臂阿童木圖案的鐵皮文具盒。這個文具盒,她一直使用到5年級。她說,自己的文具盒中通常裝有一支英雄牌鋼筆、幾支鉛筆、一塊橡皮與一個拇指大小的削筆刀,后來又放了幾把尺子。“有的同學的文具盒上還貼有九九乘法表,那是很令人羨慕的。可等我讀到小學4年級時,九九乘法表就不稀奇了,大家喜歡在文具盒蓋上貼鄧麗君等明星的貼畫。”鄭穎稱,那時的文具盒,連接蓋子與盒身的鐵絲很容易斷,盒子外面的漆也容易掉。
說起80后的文具盒,今年31歲的劉佳說,自己剛上小學時,有了一個塑料文具盒,上面印著葫蘆娃圖案,帶有磁鐵和4個按鈕。但很快,班里其他同學的文具盒越來越“高檔”,有的甚至帶有12個按鈕,雙層、帶小鏡子和削筆刀。那時候的文具外表比較豐富,有一晃就變換圖案的尺子,還有草莓、西瓜等形狀的橡皮擦,以及像注射針一般的自動鉛筆。劉佳說,那時候的文具盒里流行裝一瓶用來改錯別字的涂改液,味道嗆人,經常弄得人滿手都是。“那時候,對于班上調皮的男生來說,幾乎每學期就要換一個塑料文具盒。文具盒不是按鈕被他們按壞,就是磁鐵被他們卸下,塑料皮也會被他們摳得面目全非。”劉佳告訴記者,那時,調皮的男生喜歡搜集文具盒上的磁鐵,他們班里幾名男生經常趴在地上到處“尋寶”。
市民鄧嘉涵出生于1993年。她說,自己上小學時,很多同學用的是多層鐵盒,質量很好,不容易掉漆。一打開盒蓋,就有3層格子顯露出來。第1層放自動鉛筆、鋼筆、圓珠筆,第2層放直尺、圓規、橡皮擦,第3層放筆芯和小玩具。“老師告訴我們盡量不要用修正液,對身體有危害。”鄧嘉涵告訴記者,因自律性比較差,上課時有的同學經常做一些小動作,有時文具盒會派上用場。因為他們的文具盒完全打開時很高,可以擋住老師的部分視線。
今年讀4年級的彤彤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班的同學用的文具盒都是布做的。這種質地柔軟、外觀卡通的袋子被稱為“筆袋”。“我們班上有一個男同學的筆袋如一個武器包:寶劍形狀的是自動鉛筆,一個帶輪子的小戰車是橡皮擦,就連筆袋的表面也刻著一把武器。”彤彤說。
記者走訪中發現,如今小學生筆袋中的筆大都別具一格:有的會發光,有的筆蓋是個抽簽盒,有的筆蓋上安了一個彈弓,有的筆蓋是一個陀螺。到了下課時間,就是孩子們玩筆的時間,可以拼“武器”、可以轉陀螺。
不論是70后簡單的鐵皮文具盒,還是90后精致的多層文具盒,不同年代的小學生總能在其中挖掘到趣味——不同年代的孩子有著一樣的童年樂趣。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