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癌治癌”療法獲突破
摘要:原標題:“以癌治癌”療法獲突破 本報訊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納米醫學小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納米載藥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方面取
本報訊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納米醫學小組在“以癌治癌”的同源靶向納米載藥可視化精準治療癌癥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這種充分利用癌細胞之間互相親和作用的“以癌治癌”療法讓更多人了解到了納米醫學治療癌癥的優勢。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納米領域頂尖期刊ACS Nano上。
深圳先進院博士鄭明彬告訴記者,“以癌治癌”方法顧名思義是一種來源于腫瘤的方法,其納米顆粒外層磷脂的材料實際上是一層癌細胞膜,這層膜是從腫瘤組織的癌細胞中提取出來的。
項目成員之一的深圳先進院博士陳澤介紹,細胞黏附分子將癌細胞互相黏附在一起,它們如同錨把船固定一樣發揮著錨定的作用,使同源癌細胞聚集生長成腫塊。“之后我們給納米顆粒‘穿’上癌細胞膜,這是敵人的‘外套’,裝配敵人的‘通行證’,偽裝成敵人深入敵營,接收到激光信號后,其會將光能轉換成熱能,殺傷腫瘤細胞。”
過去為了使納米顆粒能靶向腫瘤,研究人員會在納米顆粒表面修飾上各種適配子抗體等靶向基團,然而癌細胞本身彼此聚集生長的自然屬性沒有被挖掘。
“我們通過給納米顆粒‘穿’上癌細胞膜實現靶向功能,一方面避開了煩瑣的修飾過程,另一方面抗體等外來物質進入體內后,機體免疫細胞會把它們當成危險的東西,并非常努力地將其全部清除掉,而我們的納米顆粒偽裝成自身細胞,減少了人體對納米顆粒的清除。”陳澤解釋了“以癌治癌”對現在臨床治療癌癥的價值。
通過“以癌治癌”,研究者可以利用外層的癌細胞膜上的黏附分子同源靶向識別需治療的癌細胞上的同種或不同種的黏附分子,從而實現癌細胞的診斷,在激光光照條件下,納米顆粒的光敏劑產生熱量殺死癌細胞。
此外,納米顆粒里的吲哚菁綠的熒光成像還可以確定腫瘤的位置,指導激光的照射位置,同時產生的熱量用近紅外相機進行檢測,當溫度超過43攝氏度時,癌細胞會死亡。“可視化的熒光影像指導我們,激光該照哪個位置,該照多久,才能取得最佳的療效。”下一步,鄭明彬表示確定各種癌細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的類別表達量,對于設計和優化同源靶向納米顆粒的識別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開展癌細胞膜功能化的納米顆粒引起的免疫響應研究也是勢在必行。(馬卓敏)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