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中原的范兒中原的風
摘要:□晚報記者 許靜 通訊員 李璞 文/圖 落日余暉 溪流潺潺 鳥兒翩翩 峰回路轉 蒹葭蒼蒼如果你欲領略北方山脈的雄偉,你不要來天目山;如果你要體驗南方山脈的秀
□晚報記者 許靜 通訊員 李璞 文/圖
落日余暉
溪流潺潺
鳥兒翩翩
峰回路轉
蒹葭蒼蒼
如果你欲領略北方山脈的雄偉,你不要來天目山;如果你要體驗南方山脈的秀麗,你不要來天目山。天目山是中原的山,天目山有中原獨特的韻味。
假如你有時間,假如你有心情,那么你可以走進天目山,肆意瘋玩。即使在滿目蕭索的冬季,也如此。
天目山位于駐馬店、信陽、南陽三市交界處,距確山縣城35公里。天目山地處偏僻,待字閨中,保存了原始的古風古韻和淳樸的鄉土鄉情。
11月30日上午,記者沿著蜿蜒于薄山湖南岸的翡翠畫廊——任石公路走進天目山。盡管已經沒有了春日漫山遍野的小花,也沒有了夏天青翠欲滴的稻田,沒有了秋天香甜誘人的野果,但冬日的天目山仍然像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
冬日的天目山被涂抹了一層柔和的白色,中原漓江薄山湖在山間時隱時現,湖邊升起一片輕柔的霧靄,碧水蒼山,更顯壯美。天目山古木參天、灌木叢生。巨大的楓樹紅葉滿枝,那團團火焰般的紅色燦爛如霞。一些不知名的鳥兒,毫不理會季節的變幻,仍然站在搖曳不定的葦稈上,昂著頭,抖著翅膀,爭相賣弄動人的歌喉。
不經意間,記者在泥土中發現一粒板栗,十分驚喜。身旁牧羊的一位老者不以為然,他說在夏秋兩季,天目山的山珍數不清,野果、藥材、山菌隨處可見,野兔、野雞到處亂跑。
天目山冬季的美麗令人心醉,但更有味道的是天目山中的人間煙火。記者在山中穿行,峰回路轉處,就會不經意地發現一個村落、一戶人家。
中午時,記者一行隨便在路邊一家農家餐館就餐,喝的是從山上采摘的野菊花茶,吃的是老板娘燉的小土雞,還有老板娘自己蒸的地鍋饅頭和手搟面片,從門口的菜園里拔出的蘿卜更是清脆爽口。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的綠色食品讓大家胃洞大開,花費不足百元竟有人喊撐得胃疼!
天目山看似平凡,但頗有來頭。在山中,記者在老農們那里聽到了許多有關天目山的美麗傳說。據他們講,山中有劉秀的拴馬樁、馬蹄印石。陳平寨不遠處的霸王臺,據說是西楚霸王項羽點將出征的地方。
這里發生的一些悲壯的革命故事更是令人蕩氣回腸。當年的鄂豫邊省委書記張星江兼任紅軍游擊隊政治指導員, “兩根半槍鬧革命”。游擊隊成立當晚,就打死小石嶺聯保主任,繳獲一支步槍和20發子彈,之后,迅速撤離到天目山小山頂宿營。游擊隊轉戰天目山,不斷發展壯大,抗日戰爭爆發后,改編成新四軍四支隊,開赴皖東抗日前線,以后發展成為新四軍二師。1939年1月,李先念率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大隊從竹溝出發,翻越天目山,在尖山宿營,后挺進豫鄂邊,發展成新四軍五師。1946年1月,李先念率部與敵人激戰天目山,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
天目山,質樸、厚重,蘊滿了中原的范兒中原的風。它是那么令人向往,又那么讓人敬仰。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