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張明遠憶當年
摘要:倘得此身赴國難硝煙深處皆英雄——抗美援朝老兵張明遠憶當年□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開篇詩婚約且擱下,戰場把敵殺。為國做奉獻,丈夫人人夸。今年86歲的張
倘得此身赴國難硝煙深處皆英雄
——抗美援朝老兵張明遠憶當年
□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
開篇詩
婚約且擱下,戰場把敵殺。
為國做奉獻,丈夫人人夸。
今年86歲的張明遠是胡廟鄉鄭莊村劉莊人,抗美援朝老兵。當年,張明遠為了抗美援朝積極參軍,回國后又在部隊服役受傷,退役返鄉后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昨日上午,記者慕名來到劉莊,采訪這位鄉鄰眼中的抗美援朝英雄。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老人身體硬朗,聲音洪亮。一提起抗美援朝戰爭,老人精神煥發,不但將珍藏了幾十年的搪瓷茶缸和一些證件拿了出來,還向眾人講述了他的戰斗經歷。
張明遠在朝鮮戰場留念。
張明遠珍藏的搪瓷茶缸。
張明遠和老伴。
熱血青年參軍
1931年,張明遠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張家人忠厚老實,從不與人結怨。
初小畢業后,張明遠一直在家務農。他和發小殷秀英很投緣,兩人雖沒挑明關系,但都下定決心要永遠在一起。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在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的請求,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名義出兵,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951年初,20歲的張明遠和殷秀英剛訂了婚。聽到鄉里的號召后,他在屋里坐不住了。參加志愿軍報效國家是他當時最強烈的愿望。擔心父母不讓自己離開,張明遠先和未婚妻殷秀英商量。她性格開朗,是個熱血青年,還是村里的婦聯主任,有很高的覺悟。殷秀英很支持張明遠參軍,張明遠就報名參了軍準備奔赴朝鮮戰場。臨走時,張明遠和縣里其他志愿軍在確山縣政府大院接受縣長的“款待”。
1951年1月,報名參軍后的張明遠隨著部隊先來到了信陽。提及當時老百姓參軍參戰、捐款捐物的事,張明遠興致勃勃地說:“那場面極其熱烈。一位老大爺讓人抬著整頭的牛和羊來慰問我們,大家都心潮澎湃,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樣: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警衛連里的“機靈鬼”
張明遠所在的2912部隊是空軍部隊。當時部隊培訓駕駛員,張明遠很想駕駛飛機去打敵人。由于在鄭州的體檢中身體指標不合格,他就做了空軍陸戰隊的地勤人員。“只要有空,我們就訓練。”張明遠回憶說,短短幾個月,大家都練就了一身本領,接著就接到了奔赴朝鮮戰場的命令。
“部隊抵達丹東后,連夜行軍過鴨綠江。”張明遠說。
到達目的地后,張明遠做了一名警衛,負責保衛司令員的安全。因為當時部隊的名稱和首長的名字都保密,他至今也不知道司令員的名字。因朝鮮氣溫低,部隊給每人發了一件大衣御寒,每天張明遠就穿著這件棉大衣站崗。
“保衛首長應該是件輕松的工作吧?不用上戰場了。”記者詢問。
“那可不行,我們白天站崗,晚上還有重要的任務呢。”張明遠說,一到晚上,首長會把他們這些老兵叫到屋里,然后安排他們帶著新兵到附近的山上挖防空洞。
有一次他帶著新兵正在山上挖空洞時,突然聽到飛機聲,敵軍的轟炸機來了。幸好張明遠提前讓大家準備了一些帶樹葉的樹枝蓋在了挖好的防空洞上,免受敵軍的轟炸。后來首長知道此事后,夸張明遠是個機靈鬼。于是張明遠“機靈鬼”的名號就在警衛連里傳開了。
槍林彈雨中堅守崗位
到朝鮮的第二年,張明遠所在的部隊執行了很多任務,每每聽到其他戰友說又打死了多少敵人,張明遠的心里就有些癢癢的。他也想上前線,就去找首長。
“首長,我也想上前線,你批準吧?”張明遠央求首長說。“那你現在的任務是什么?”首長問。“保衛首長安全,帶領新兵防空,做好一切戰斗準備。”張明遠回答。
“如果沒有后方的支援和部署,我們能打贏敵人嗎?”首長的一席話讓張明遠羞愧得無地自容。
之后不久,張明遠就跟隨部隊參加了戰斗。據他回憶,當時的場面很慘烈,因為他們是空軍部隊,是敵人最想摧毀的目標,所以那些天頭頂上的轟炸機就沒停過。
雖然沒有參加過大的戰役,但多次經歷槍林彈雨,張明遠一次也沒退縮過,每次都堅守崗位,圓滿完成首長交給的任務。因為出色的表現,他在部隊榮立三等功。
夫妻倆同年入黨
停戰后,張明遠隨部隊一起回了國。很多戰友都回了老家,張明遠也想回去,可是部隊首長不放他,認為他忠誠老實,又能吃苦耐勞,就把他留在了部隊。1957年張明遠才退伍返鄉。
張明遠在朝鮮殺敵生死未卜時,在家里的殷秀英也沒閑著。作為村里的婦聯主任,她一邊忙著帶領大家開荒種地,辛勤勞作,一邊同村里殘余的惡勢力做斗爭。
雖然早已訂了親,但是張明遠在部隊一直強調自己還沒對象,因為一心想報效國家的他擔心自己有對象會被部隊“照顧”或者提前送回國內。回到國內后,殷秀英給張明遠寫了一封慰問信,大家才知道張明遠幾年前已經訂了親。
“你怎么不說實話啊?如果知道你訂親了,我早就放你回家成親了。”部隊首長埋怨張明遠,隨后就特批張明遠的探親假,讓他回鄉成親。
張明遠與妻子結婚后,在家休了一段時間的假。歸隊時,殷秀英勸他在部隊里好好干,聽首長的話,不能給鄉親們丟臉。兩人約定都好好工作,爭取早日入黨。
在沒有通信、沒有聯系的情況下,張遠明和妻子在同一年的7月1日共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安享晚年生活
1957年,張明遠從部隊復員回到家鄉,擔任村里的黨支部副書記,和妻子一起參加家鄉建設。半年后,夫妻倆同時被調到市橡膠廠工作。有了孩子后,兩人都忙于工作沒法照顧孩子,殷秀英就帶著孩子提前回了老家,不久張明遠也申請返鄉照顧家人。
“那個時候,他經常跟我講在朝鮮的戰斗生活,每一次我都聽得心驚肉跳。”殷秀英告訴記者,在朝鮮的幾年,丈夫沒少吃苦,很多時候都是用炒面、小米和著菜湯果腹的,而且回來后雙手的凍瘡十分嚴重,治了幾年才痊愈。
在朝鮮戰場上,張明遠只是受了一些皮外傷。他右手有殘疾,無法用力。他說這是在部隊訓練新兵時,一個新兵的槍走火正好從他的手掌上穿過去,治療后右手基本上使不上勁。沒有右手還有左手,張明遠改變了20多年的習慣,硬是練成了“左撇子”。
“這么多年我都是用左手干活的。”張明遠笑著說。現在,張明遠夫妻和小兒子住在同一個院里,過著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張明遠至今都保留著在部隊和朝鮮戰場上的照片、軍功章、黨費證、工會證等證件,一個破損的印有“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的搪瓷茶缸是他珍藏的寶貝。
“你啥時候背著我還藏了一個搪瓷茶缸啊?”殷秀英看到后問他。
張明遠不好意思地笑著說,這是當年的慰問品,他擔心家人見到后拿著用,就藏了起來。
“他啊,什么東西也沒有這堆證件貴重,他走到哪兒帶到哪兒。”殷秀英看著丈夫,眼里充滿了溫情。
臨走時,鄉鄰聽說記者前來采訪張明遠的事跡,紛紛前來,不停地夸張明遠是個好人,也是個好干部,為村里做了不少好事。
(線索來自本報新聞熱線2830110 線索提供人王先生獲得二等獎,獎價值 88元特曲酒一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