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傳播科學
摘要:原標題:如何科學地傳播科學(求證·后續)煽動和刺激受眾心理的新聞生產方式是飲鴆止渴11月23日某研究機構在其微信認證賬號上發表文章《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
煽動和刺激受眾心理的新聞生產方式是飲鴆止渴
11月23日某研究機構在其微信認證賬號上發表文章《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霧霾中發現耐藥菌》被熱轉。11月24日,上海某網絡媒體刊發新聞《北京霧霾中發現有耐藥菌,“人類最后的抗生素”對它束手無策》,25日被大量媒體轉載、評論。
記者發現,在媒體互相轉載轉引過程中,出現了把研究中“霧霾中存在耐藥性基因”報道成“存在耐藥菌且將使藥物失去作用”等多處謬誤。論文原作者也認為研究結果被誤讀,且表示這并不是一篇呈現最終科學結論的文章,其所呈現的初步結論是尚在研究中且待進一步證實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科普研究所科學媒介研究室助理研究員王大鵬說,科學家主要是提出疑問,而媒體記者希望科學給出答案和確定性,更關注的是結果。對科研成果報道后引發的一些誤解和誤讀體現了二者之間的差異。
長期從事新聞傳播倫理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師常江說,造成誤讀誤解,可能存在媒體報道失準或轉載轉引不當等技術層面的問題,但更應該警惕的是新聞生產者和傳播者心態上的問題,“比如一些媒體的記者或微信公眾號在報道這則新聞的時候,是不是有意無意地‘引導’受眾的情緒向某個方向去發展蔓延?”
常江認為,迎合流行情緒或許能夠讓某一條新聞在短期內獲得密集關注,但對于作為普遍的信息和知識載體的大寫的“新聞”,若形成了以煽動和刺激受眾的流行心理為特征的生產方式,那對于全行業來說都只能是飲鴆止渴。
“搶先發布、隨后矯正”的報道手法損害科學嚴肅性
網絡時代,信息更新快速,一些媒體采取“先發布、后矯正”的操作手法。在關涉群眾切身利益的科學報道領域,這樣做會有哪些風險?
“媒體追求獨家和首發報道,但偏離事實的獨家和首發會損害科學的嚴肅性。”王大鵬說,這樣產生的負面效果很難輕易消除,因為受眾會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對后來消除誤讀的做法易產生抵觸心理,進而也會損害公眾對科學研究的信任感。
記者注意到,一些以科普為目的的微信公眾號為了吸引眼球、賺取點擊量,在發文時對一些話題進行“標題黨式”的加工,把科研中尚且存疑的推斷當作確鑿的結論進行傳播,使讀者產生片面理解。
常江指出,這是因為與正規新聞機構相比,不少微信公眾號缺乏規范而嚴肅的內容把關機制。王大鵬說,要加強引導,提高科學報道的質量,為公眾提供更多具有科學性、接地氣的科學報道。“科學傳播工作要更科學,越是傳播手段多樣,越要求提高科學傳播的質量。”
“傳統新聞機構在時效上可能比不過社交媒體甚至謠言的傳播,搶新聞不當的話,對自身的權威性傷害很大。”常江認為,在當下,新聞機構應該著重強化自身的“權威性”資源,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場求證真相,這樣才能在錯綜紛繁的信息來源中保持自己的優勢和風格。
慎重對待存疑的結論,全面呈現證實的結論
就科技領域的報道原則,專家建議,媒體記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對待存疑的結論、假設的推測要做到慎傳播甚至不傳播,對待被實驗驗證過的結論也應留有啟發性空間,客觀全面、不偏不倚地呈現。
王大鵬認為,科學是對確定性的不斷趨近,對于尚沒有明確結論的帶有探索性質的初步的科學研究成果,“媒體記者要采訪到作者本人,并征詢本領域其他學者的看法,這樣有助于更好地展現所報道研究的全貌。”
“不只是科學類新聞,媒體在報道所有新聞的時候,都應該恪守一些基本準則:言之有據,即所用的信息、數據和言論,均有合法的明確的來源,有據可查;不做主觀推測,只對純粹的事實進行呈現;全面求證,尤其是要求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及權威人士,避免被錯誤的信息或主觀的判斷誤導。”常江說。
常江說,新聞記者不是專家,不能苛求其在各個領域都擁有豐富的知識,但恪守新聞專業規范可以最大限度規避因媒體誤讀誤判等原因而產生的風險。
王大鵬還提出,針對有傳播價值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員也應該提供接地氣的解讀,避免媒體記者在報道過程中“翻譯”不到位而產生瑕疵。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30日 04 版)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