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李榮四憶崢嶸歲月
摘要: 熱炕頭上七尺男 英雄虎膽照河山——抗美援朝老兵李榮四憶崢嶸歲月□晚報首席記者 李 楊 文/圖開篇詩別妻離子辭家園,義無反顧上前線。通信暢通炮生威,
熱炕頭上七尺男 英雄虎膽照河山
——抗美援朝老兵李榮四憶崢嶸歲月
□晚報首席記者 李 楊 文/圖
開篇詩
別妻離子辭家園,義無反顧上前線。
通信暢通炮生威,聯合國軍心膽寒 。
李榮四的證件。
李榮四在家鄉過著安逸的生活。
今年90歲的李榮四是遂平縣石寨鋪鎮柳莊村人,抗美援朝老兵。他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當年,李榮四為了抗美援朝而參軍。近日,記者慕名走訪了這位抗美援朝英雄。李榮四雖已步入耄耋之年,但身體硬朗,頭腦清醒,聲音洪亮。一提到抗美援朝戰爭的事,老人精神煥發,將勛章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他生動的講述,再現了那段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歲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27年11月,李榮四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有一個姐姐和三個哥哥。
在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請求,以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名義出兵,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旬,志愿軍入朝先后參加了5次重大戰役,其敢打敢拼的精神令聯合國軍膽戰心驚。
1951年初,李榮四24歲,與妻子育有一個兩歲多的兒子。當時,李榮四的妻子又懷了身孕。參加志愿軍報效國家是李榮四當時最強烈的愿望,但看著懷孕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他遲遲沒有說出自己的想法。有一天晚上,妻子對李榮四說:“四兒,要不你也去參軍保衛國家吧?”李榮四心里一驚,連忙問:“我走了你和孩子怎么辦?”妻子說:“你放心吧,我一個人可以把他們照顧好。再說了,‘大家’如果保不住了,我們這個‘小家’再好有什么用?這段時間雖然你不說,但我知道,你想去為國家出一份力。”
1951年2月,李榮四報名參軍。提及當時老百姓參軍參戰、捐款捐物的事,李榮四興致勃勃地說:“那場面極其熱烈。志愿軍參戰時,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樣: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沖到前方為炮兵當指揮
從1951年2月到1951年10月,李榮四一直在洛陽訓練,為奔赴朝鮮戰場做準備。1951年10月,李榮四跟隨部隊到達朝鮮,在炮八師48團一營一連電話排當班長。
“部隊抵達丹東后,連夜行軍過鴨綠江,拂曉就與美軍遭遇了。我們說打就打,說沖就沖。美國人不一樣,武器都是一等一的,但是士兵怕死。我們就針對他們的這個特點,打夜戰、打穿插戰。等我們靠近時,他們只有逃跑的份……當時我就知道,美國這個‘紙老虎’一定會被我們拿下。”李榮四回憶起朝鮮戰爭,面無懼色,說得斬釘截鐵。
李榮四回憶,志愿軍抵達三九線時是1951年11月。因朝鮮氣溫低,部隊給每人發了一件大衣御寒。然而,為了輕裝上陣,身上除了武器彈藥外,所有東西都要上繳。“就連我們身上穿的棉衣,都得把棉花抽掉,就為了快點兒趕到前線。”李榮四說。
李榮四所在的排是電話排,經常要沖到前方,為炮兵當指揮。“電話就是炮的眼,讓往哪兒打就往哪兒打。炮往哪個方位打,打多遠,這些都要聽前線觀察所電話兵的指揮。我們電話兵經常和步兵一起戰斗。”李榮四說。
作為電話兵,李榮四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語言不通。李榮四說,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工作中,電話兵都要和當地人溝通。有一次,李榮四向當地人借針線,因聽不懂對方的話,他用手比劃了半天才借到。“我當時特別無奈,發誓要好好學朝鮮語。”李榮四說。
在槍林彈雨中勇往直前
李榮四告訴記者,他在朝鮮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證前線我方電話暢通。“打仗的時候,炮彈經常把電話線炸斷。這時,我們要第一時間把電話線接上。”李榮四說。
1951年冬天的一天夜晚,我方和敵方交火,電話線被炸斷了。李榮四和戰友火速上前線接電話線。由于是深夜,看不清路,李榮四跑著跑著不知被什么東西絆倒了,趴在一堆濕濕的東西上面。
“太黑了,我也不知道被什么東西絆倒了。摸到一條腿才知道是個人,摸到他的帽子我才確定他是我們的同志。”李榮四說自己強忍悲傷,對這名奄奄一息的同志說,“我現在沒有辦法救你,但我向你保證,一定會盡自己的能力去執行任務,保證通信暢通。”說完,李榮四朝他敬了個禮,毅然決然地繼續向前線跑去。
在槍林彈雨中,李榮四終于到達指定地點。他一見到連長,連長就問他:“老李,你掛彩了?傷得嚴重嗎?”李榮四奇怪地說:“沒有啊。”連長問:“沒受傷你怎么一臉血?”直到這時,李榮四才想起來,自己剛才趴在那個受傷的戰友身上,弄了一臉血。
“那一夜,是我到朝鮮之后第一次經歷如此漫長、如此危險的一夜。我在心里對遠在家鄉的妻子和孩子說,如果我也像其他戰友一樣犧牲了,你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說起這些往事,李榮四淚光閃爍。
平凡的崗位,不平凡的使命
到朝鮮的第二年,李榮四干了一件漂亮事兒。他和另外一位戰友在執行任務時,打死三個敵人。
“每次雙方一交戰,敵方就會派人來剪我們的電話線。他們剪一回我們接一回,慢慢地就摸索出規律了。”李榮四說,大戰前的一個夜晚,天下著大雨。按照慣例,這是敵方剪我們電話線的“好日子”。當天夜晚是李榮四和戰友姚海林站崗。姚海林是黑龍江人,比李榮四小兩歲。
當時正值秋天,地上有很多落葉。遠遠的,李榮四看見三個人影,兩高一低。他對姚海林說:“咱今天打個穩當的,等他們離咱20多米的時候再開槍。”“好!”姚海林說。
李榮四和姚海林在地上趴著,等敵人慢慢靠近。離得只有20多米時,李榮四和姚海林同時扣動扳機,三個敵人全部倒了下來。
聽到槍響,敵方的飛機出動了,在李榮四和姚海林的頭頂上盤旋。李榮四和戰友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不知道過了多久,飛機飛走了。李榮四這才和姚海林一起,去檢查敵人是否被打死了。確定三個敵人全死了,李榮四才和姚海林一起返回。
1953年3月,李榮四在執行任務時,從樹上掉進交通溝,摔成了腦震蕩。
“上前線有交通溝,兩米深兩米寬。交通溝是為了躲避敵人的攻擊。在通往前線的路上,有一棵小樹。我看電話線太多,想把電話線掛在小樹上。沒想到,我剛爬到樹上,敵人的一枚炮彈就在樹旁邊爆炸了,我摔到交通溝里,牙摔掉兩顆,還摔成了腦震蕩,在朝鮮醫院住了一個多月才回到部隊。”李榮四說。
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
1954年,李榮四從牡丹江回到信陽,又從信陽回到遂平,與家人團聚。
“那個時候,他經常跟我講在朝鮮的戰斗生活。”李榮四的妻子告訴記者,在朝鮮的兩年,丈夫沒少吃苦。炮彈炸起的石子經常把褲子崩爛。在山洞里睡覺衣服都是潮的,散發著重重的霉味兒。
“那時候,事務長對我們不錯,經常給電話兵多發棉衣。事務長說我們電話兵太苦。跑一趟前線,褲子崩得就像雞叨的。我們在山洞里睡覺,要把鞋子放在高處,要不然夜里會被水沖走。”李榮四接著妻子的話說。轉業之后,李榮四回到家鄉在遂平縣柳莊村王莊十隊當生產隊長,深受村民的愛戴。
“從信陽專區回來時,我的轉業證上寫的是傷殘。可是當年遂平發大水,家里的房子被大水沖塌了,我的一些證件被沖走了。”李榮四說,“我今年90歲了,說往事只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的事,了解過去,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生活。”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