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感染可導致雄性不育
摘要:原標題:寨卡病毒感染可導致雄性不育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李大慶)北京時間22日凌晨1時,《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寨卡病毒在小鼠模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2日電 (記者李大慶)北京時間22日凌晨1時,《細胞》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結果:寨卡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可以引起睪丸損傷并最終導致雄性不育。這一發現揭示了寨卡病毒影響人類健康的可能性。研究由中國農大李向東課題組與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團隊合作完成。
截止到11月10日,已有72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寨卡在其境內傳播的疫情。
以往研究者對寨卡病毒的關注主要集中在胎兒異常,如流產、新生兒小頭癥,以及格林—巴利綜合征等。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媒傳播。今年5月,有臨床雜志報道了寨卡病毒能夠通過性傳播,提示了寨卡病毒的傳播新途徑和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
中國團隊發現寨卡病毒在病毒血癥后還能在小鼠睪丸中存活數周,引起睪丸損傷并最終導致雄性不育。其病變過程為:病毒一旦突破血—睪屏障,在感染后第8天引起睪丸間質充血、急性睪丸炎和附睪炎,睪丸和附睪組織明顯萎縮,睪酮水平顯著降低。第16天,大量精細胞死亡、睪丸精管斷裂逐漸喪失,感染第30天睪丸進一步縮小,曲細精管進一步喪失正常結構;到第60天睪丸完全萎縮喪失組織結構。
李向東教授認為,這一發現找到了寨卡病毒通過精液傳播的科學依據,寨卡病毒對人類的傷害,超過人們的最初想象。高福院士指出,這項研究不是回答寨卡病毒是如何進入睪丸的,而是回答它進入后如何施展影響的。
(責編:熊旭、林露)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