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陽縣楊家集鄉精準扶貧工作側記
摘要: 鄉風陣陣顯祥和——泌陽縣楊家集鄉精準扶貧工作側記記者 侯偉峰 通訊員 鄧 敏近日,筆者隨同包村扶貧干部來到泌陽縣楊家集鄉孟崗村走訪貧困戶。從困難群眾充滿感
鄉風陣陣顯祥和
——泌陽縣楊家集鄉精準扶貧工作側記
記者 侯偉峰 通訊員 鄧 敏
近日,筆者隨同包村扶貧干部來到泌陽縣楊家集鄉孟崗村走訪貧困戶。從困難群眾充滿感激的話語里,深深感到:精準扶貧工作中,走村串戶的基層黨員干部就像一道道亮麗的彩虹,不但給貧困戶送來了黨的溫暖,還送來了脫貧的鑰匙、親人的情誼,改變著他們生活的色彩。
獻愛心
幫扶對象孟通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和姐姐、妹妹在父母的呵護下快樂成長。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在一次突發事故中,父親離世,母親無法養活他們,改嫁他鄉。姐弟仨還是年幼的孩子,只好跟隨80多歲的奶奶王書鳳生活。王書鳳年老多病,竭力照看著孩子們,生活極其困苦,孩子們都輟學在家。在這次扶貧攻堅活動中,楊家集鄉黨委、鄉政府通過群眾評議、公示,把他家列為扶貧對象,從此鄉領導和駐村干部就像親人一樣,經常上門幫助他一家解決問題。鄉領導又協調學校,資助他們上學;每逢節日都帶著生活和學習用品看望他們姐弟仨。
當筆者面對小孟通的奶奶,談起扶貧干部的事,這位飽經風霜的老人禁不住老淚縱橫:“這幾個孩子是俺的一塊心病,俺就發愁著他們咋能夠健康長大,是這些領導,幫俺解除心病,俺一定教育孩子們抓住機會好好學習,將來為社會多做好事!”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事實證明,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并不是簡單出資多少的問題,而是連同一份真誠的心意,向被幫扶人傳遞著人間美好的情感,為社會承擔起一份光榮的責任。
結窮親
今年初夏的一天,對于76歲的老黨員孟慶林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楊家集鄉主要負責人帶領一群人來到他家,幫他家進行危房改造。
孟慶林是該村土生土長的農民,年輕時因為家里窮,一直找不到對象。51歲那年,自己借錢蓋了7間瓦房,才娶妻結婚。20多年來,靠土里刨食生活,收入微薄。今年年初,孟慶林就對房子發愁:房子年久失修,唯恐在雨季發生倒塌。沒想到黨的扶貧政策這么好,沒花一分錢,政府就幫助把他家的房子修繕好了。
孟慶林說:“俺是鄉黨委書記的幫扶對象,他就像走親戚一樣經常過來看望俺,給俺送錢、送物,真讓俺不知說啥好。”
拔窮根
初冬時節,孟崗村大片平整的田地露出了綠油油的麥苗。村民孟獻其正在鄉里創辦的產業扶貧點——孟崗香菇種植基地忙碌。
64歲的孟獻其沒有老伴了,前年,兒媳嫌家里窮,撇下兩個年幼的孩子,與兒子離婚,一走了之。兒子想不開,患了精神病,離家出走兩年沒有音信。兩個小孫子就跟隨孟獻其生活,由于沒有收入,不知今后的日子該怎么過。針對孟獻其的情況,楊家集鄉黨委、鄉政府將上級撥付到孟崗村貧困戶的資金入股到香菇種植合作社,力爭讓貧困戶當年脫貧。孟獻其說:“鄉里幫俺入股1048袋香菇,讓香菇種植基地負責管理,收益后給俺分紅。”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