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路上 路在心中
摘要:□周刊記者 蘇弼坤 文/圖6月24日,為了體現公路人“筑路為民”的宗旨,省交通運輸廳公路管理局與《大河報》聯合開展“發現河南最美公路”攝影評選活
□周刊記者 蘇弼坤 文/圖
6月24日,為了體現公路人“筑路為民”的宗旨,省交通運輸廳公路管理局與《大河報》聯合開展“發現河南最美公路”攝影評選活動。經過多次評選,市公路管理局焦東的名字憑借《那條鄉路》最終出現在了獎名單中。
焦東
焦東攝影作品欣賞
S220七蟻線。
S206商桐線。
焦桐高速泌陽引線。
S333駐南線。
胡廟百龍泉景區公路。
展示攝影特長
“我1987年參軍,剛出新兵連就去了機關。在機關里因為多次投稿發文,被調到宣傳股,負責宣傳工作。從那時起,宣傳股長開始教我拍照片。就這樣,我拿著相機一拍就是29年。”11月20日上午,記者采訪了焦東,他和記者聊起了自己的攝影之路。
退伍后,焦東回到駐馬店工作。2001年之前,他在原駐馬店市物資局工作,2010年調到市公路局安監科。
“在部隊時股長教會我攝影,轉業到地方后,攝影離我越來越遠,只能在工作之余拿出相機拍幾張。那時,我以為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到退休也不會和攝影有什么接觸。可后來,在一次街拍活動中,我再次拍起了照片。”焦東說,2010年7月,駐馬店市攝影家協會組織了一次以交通為主題的攝影活動。閑暇時,他拍攝了交警指揮小學生過馬路的場景。
那次,單位的同事都以為他只是隨手拍著玩,可街拍活動評選結束時,焦東的作品獲了獎。大家這才知道,身邊負責公路安監工作的同事焦東原來是個懂攝影的行家。
“那次活動結束后,我被調到了辦公室工作,主要負責單位的對外宣傳。”焦東說,從那時起,他在工作中重新拿起了相機。
攝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
當你開車行駛在鋪滿落葉的道路上時,會不會心情低落,有這樣的想法:“怎么路這么長,何時才能到達目的地?”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急于趕往目的地,卻忽略了沿途的風景。
“我喜歡拍形形色色的公路。有人說,我是因為工作而愛上拍公路的。其實,我迷上拍公路是因為一次開車旅行的經歷。”焦東說,“那年出差時,我獨自開車行駛在206省道(商桐線)上。行駛途中突然發現那條普通的道路上多了很多讓我感到驚喜的風景。兩邊的樹木和地上的落葉都和以往不同,車輪象筆一樣劃過大地,好像在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2013年11月1日,焦東從S220省道(七蟻線)經過。走到熟悉的紅石崖時,看著滿山的紅葉,他停下了腳步,拍照成了他必須要做的事。可因為天氣原因,遠方的風景很難完美地被表現在取景框中,他只得悻悻離去。
“當時的風景真的很美。遠山的紅葉以及出現在公路盡頭的炊煙,不把它們拍下來也許這一年我都會難受。”焦東說,11月16日,趁著周末,他起了個大早,又開車去了紅石崖。那天山里起了霧,依然沒有出現他心中的風景。11月17日是一個大晴天,他再次來到紅石崖,但看到原本漫山遍野的紅葉已經落了很多。那張心中的照片最終沒有拍成,他感覺很遺憾。
“其實,就是這種遺憾,讓我覺得生活更有意思。”焦東說,“很多人認為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卻不這樣想,因為這種遺憾能讓我發現更多的美。有的美雖然沒能被拍攝下來,但它們像底片一樣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這些腦海里的底片將一直促使我繼續前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