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媽媽”不少見 “咆哮式”教育有效嗎?
摘要: 漫畫:張建輝 “咆哮媽媽”在平時生活中并不少見,大吼大叫成為這些媽媽處理問題的首要方式。那么,這種“咆哮式”教育有效嗎?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
漫畫:張建輝
“咆哮媽媽”在平時生活中并不少見,大吼大叫成為這些媽媽處理問題的首要方式。那么,這種“咆哮式”教育有效嗎?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媽媽們“咆哮式”教育對61.3%的受訪者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其中14.4%的受訪者覺得影響非常大。29.9%的受訪者表示一般,表示不太大和幾乎沒有影響的分別僅占5.4%和3.4%。
“媽媽沖我吼時,心里可委屈了,有時聽著聽著,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覺得她不理解我。”在北京讀研究生一年級的張丹坦言,她小時候特別希望媽媽能聽聽她的想法,“比如寫作業,我不是不寫,只是安排的時間跟媽媽想的不同,媽媽一看到我玩的時間長一點就吼我,讓我很不開心”。
“小學二年級時,我寫作文只會用逗號這一種標點符號,我媽經常因為這事吼我,可她吼得越厲害我就越不想寫,越討厭作文。”上海某大學一年級學生孫雨說,時間長了,媽媽的咆哮基本沒什么效力,“最初還有些害怕,身體會發抖,后來媽媽咆哮的次數多了,我就免疫了,心想著‘聽她嘮叨完就好了’,有幾次我還跟她頂嘴”。
“能理解媽媽為孩子著想的心情,而且小孩調皮,說一遍兩遍可能也不長記性,咆哮在所難免。”孫雨還是希望媽媽能多與她交流,“有時甚至覺得媽媽太專制了,一切都替我做主,不管我喜歡還是不喜歡”。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咆哮式的教育效果并不好,孩子會因為害怕或者恐懼而不去做某些事情,是不健康的教育方式。“我們應該營造一種平等、溫和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自己真真切切地認識到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
“我朝我兒子咆哮時,他的臉色會變得蒼白,有時還一邊哭一邊朝我小聲嘟囔著什么。”3歲孩子的媽媽張蕾認為,咆哮是家長與孩子之間一種失敗的溝通方式,“咆哮不是教育方式,只是個人情緒的一種發泄。總對小孩子大聲斥責的話,會導致孩子不自信,做事情畏手畏腳,這樣性格的小孩長大之后也不敢展現自己”。
“咆哮媽媽”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了哪些影響?情緒容易激動(65.9%)、不自信怕被責備(43.8%)、沒有安全感(38.6%)是主要影響。其他依次為:幸福感缺失(36.1%)、容易消極悲觀(32.9%)、工作生活不積極(30.1%)、對家庭沒有期待(22.3%)、沒有責任感(21.0%)。也有10.0%的受訪者認為可以使孩子內心強大。
儲朝暉表示,媽媽們之所以咆哮,是因為她們認為平靜、理性解決不了問題,情感的發泄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培養出了一樣咆哮、不理智的孩子。還有一些經常被媽媽咆哮的孩子,會對媽媽產生害怕和恐懼的心理,導致他們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膽怯懦弱,不容易取得成功”。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占48.6%,女性占51.4%。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