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線路圖里的致富“密碼”
摘要:原標題:旅游線路圖里的致富“密碼” 初冬的陽光,柔和地輕撫漫山遍野泛黃的葉片,葉脈中,折射出豐收的年景,伴隨茹河瀑布潺潺水流,孕育著新的夢想。 彭
初冬的陽光,柔和地輕撫漫山遍野泛黃的葉片,葉脈中,折射出豐收的年景,伴隨茹河瀑布潺潺水流,孕育著新的夢想。
彭陽縣城陽鄉楊坪村村民楊子熊,趁著冬閑時間把自家的農家樂從里到外精心“打扮”了一番,更洋溢出淳淳的農家風情。不遠處,是他家的10多畝紅梅杏林,幾個農村娃兒歡天喜地地在林間采摘著好看的葉片。
歡笑感染著楊子熊,今年紅梅杏銷售收入7萬元,農家樂收入8萬元,比前兩年在外面打工收入高多了。幸虧當年聽了村支書的勸告,保留了紅梅杏樹,要不現在哪有這么好的光景?楊子熊不由得心生感激。
紅梅杏里“掘金”
2012年前后,受早春嚴寒天氣的影響,楊坪村紅梅杏連年減產。
“要這些紅梅杏樹干啥呢?連個收入都沒有。”村民李佐海和楊占省都把自家的10多畝紅梅杏挖掉了,種上了小麥和玉米。
“紅梅杏長這么大不容易,眼光得放長遠些。”村支書楊天芳心疼了,登門勸阻。但仍有一些村民放棄種植紅梅杏。
2014年起,彭陽縣以楊坪村的茹河瀑布為中心發展旅游產業,前來楊坪村的游客越來越多。更可喜的是,這幾年春季氣候平穩,紅梅杏連年豐收,價格和銷量都位居彭陽縣前列。不少頭腦靈光的村民按照楊坪村的“旅游線路圖”,種植紅梅杏等經果林,開設采摘園,發展農家樂,開發旅游產品,走上了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李佐海、楊占省等村民近兩年也急忙跟著“轉型”,圍繞旅游發展農家樂、經果林和藥材種植等產業。
2013年,村民楊志雄聽從了村干部發展旅游觀光業的建議,把13畝山杏全部嫁接改良為紅梅杏,2015年紅梅杏全部掛果,收入3萬多元。他用這3萬元開了一家農家樂,今年彭陽生態旅游火爆,楊志雄的生意紅火。
56歲的楊占權發展旅游產業的目標最為堅定,最先利用家里的300多棵紅梅杏搞起了“農家采摘園”,7月初紅梅杏收獲季節就收入3萬多元。
“準備新栽10多畝紅梅杏,嘗試讓城里人認領杏樹,收獲時滿樹的杏子都歸認領者。”楊占權又拓展了新的致富模式,今年他家的人均收入有望突破8000元。
山桃核中“尋寶”
村民楊梓仁夫妻倆利用冬閑時節,忙著開發旅游手工藝品,媳婦做手鏈、掛件和枕頭,他則做起了根雕,“今年僅手鏈就賣了800多條,根雕賣了4000多元哩。”楊梓仁還準備建以文化旅游為特色的鄉村文化大院,提供“游玩吃品”一條龍服務。
精準脫貧戶楊小寧這兩天忙著上“培訓班”,最近又聯合村上,舉辦山桃核培訓班,還設立“旅游產品優秀制作獎”,激發村民的積極性。
“我的山桃核工藝品有手鏈、枕頭、掛件和汽車座墊,村上還送了一臺1000多元的打孔機,給山桃核打眼速度快,還不傷手。”楊小寧說,今年旅游旺季,自己的手工藝品賺了好幾千元,這次參加山桃核培訓班,主要想提高手藝。
村民安海燕2015年5月1日開設村上最氣派的農家樂,一年多來收益頗豐。“百花齊放才是春。”安海燕說,只有大家一起發展,旅游產品豐富多彩,楊坪村的旅游才能發展得更好,自家的農家樂才有更多的游客。
目前,彭陽縣正結合茹河瀑布旅游資源,為全國旅游扶貧試點村——楊坪村打造“吃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的鄉村旅游品牌,藥材飲片、手工農產品加工、農家小吃等特色產品逐步成熟,尤其是黃芪飲片、山桃核手鏈、枕頭等農家旅游產品大受游客歡迎。
“家家戶戶有產業,楊坪村117戶精準扶貧戶實現了產業全覆蓋。”村支書楊天芳說。(記者 丁建峰)
(責編:高麗、秦晶)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寧夏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