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淮學院朱俊:巧手剪出精彩生活
摘要:巧手剪出精彩生活——記黃淮學院客座教授、剪紙藝術家朱俊□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記者第一次見朱俊的作品,是同事托人向她討要的一對花鳥窗花。作品線條婉轉流
巧手剪出精彩生活
——記黃淮學院客座教授、剪紙藝術家朱俊
□晚報記者 王瑩 文/圖
記者第一次見朱俊的作品,是同事托人向她討要的一對花鳥窗花。作品線條婉轉流暢、精煉優美、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讓人好生贊嘆,記者當時就想認識這雙巧手的主人。后來,我市舉辦書畫大賽,朱俊的剪紙作品《團花群雞圖》榮獲一等獎,《天中晚報》對她的剪紙作品做了整版展示。再后來,她成了市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黃淮學院客座教授,多次在書畫大賽中獲獎。10多年過去了,朱俊的作品日益精進,記者想要見她的心也越來越迫切。11月8日,記者終于在朱俊家見到了她。
“剪紙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優秀遺產之一,也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代表。它在民間流傳較廣,歷史悠久。剪紙看似簡單,但內涵非常豐富,其內容多以吉祥寓意為主。” 朱俊說。
客廳的桌子上躺著一把剪刀,這把剪刀的頭特別尖且鋒利。找來一張紅紙,拿起剪刀,沒多大工夫,一張普通的紅紙像變魔術似的就成了一幅玲瓏剔透的剪紙藝術品。記者發現,文氣的朱俊剪紙時的模樣認真、專注。剪完了,和記者聊天時的樣子又像極了鄰家姐姐。
朱俊
朱俊剪紙作品選
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向往
朱俊平時喜歡剪紙,已有10余年剪紙經歷。她的剪紙貼在窗戶上非常漂亮、喜慶。
“我從小喜歡美術、手工。一天在電視上看到介紹剪紙的節目,我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感覺剪紙太美了。記得那年是馬年,我剪了一匹小馬,雖然剪得很粗糙,但還是很開心。后來,我又重復剪了很多遍,才感覺像。一位朋友看到后很喜歡,向我要了一對,貼在家里的窗戶上,逢人就向別人介紹我的剪紙。” 朱俊說,朋友的鼓勵讓她有了信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她去書店買了許多關于剪紙的書,臨摹、參考、設計、創新。
“一有時間就剪,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剪刀磨壞了一把又一把,剪了多少張紅紙我也記不清楚了。”逢年過節,婚慶嫁娶,朱俊把剪紙當禮物送人,一張張紅紅火火的剪紙作品表達了朱俊對美好生活的祝福與向往,朋友們對她的剪紙作品愛不釋手。
“看到大家對剪紙的喜愛,我也很有成就感,這更加強了我對剪紙的酷愛和追求,剪紙成了我最大的生活樂趣。” 朱俊告訴記者。
剪紙藝術得到大家的肯定
走進朱俊的家,猶如走進了剪紙的世界,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把每個房間都裝扮得特別喜慶。十二生肖在她的手下被刻畫得惟妙惟肖,紅紅的“福”字、大大的“祝壽圖”,每一幅寓意深刻的剪紙作品都凝聚著朱俊對民間藝術的執著與熱愛。
2005年,朱俊參加我市書畫大賽,一幅名為《團花群雞圖》的作品讓她拿下了一等獎。2006年,《天中晚報》對朱俊的剪紙作品做了整版的展示。2009年,《駐馬店日報》發表了她的剪紙作品。2014年、2015年,她的剪紙作品連續兩年參加駐馬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并受到廣泛好評。2015年春節,河南電視臺都市報道專門采訪了她。
“看著大家如此喜愛我的剪紙作品,我很受鼓舞。”朱俊說。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人們普遍減少了動手實踐活動,傳統藝術也受其影響。為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2013年,黃淮學院聘請朱俊為客座教授,專門教大學生們剪紙。
由于朱俊對剪紙藝術的不斷追求和創新,凡經她手剪出的作品立體感很強。她剪出的人和動物結合得完美,而且生動活潑可愛。
一雙巧手讓人和物活靈活現
朱俊的剪紙之所以被大眾所喜歡,是因為她剪的種種質樸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紙造型,來源于原始的視覺思維方式和民間審美觀念。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者剪畫,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剪紙與刻紙的區別是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刀,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
朱俊剪紙的特別之處在于以剪代筆,無論花鳥魚蟲,還是人物肖像她都能一氣呵成。
“民間剪紙善于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并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于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朱俊告訴記者,她的剪紙表現語言不是簡單的平鋪直敘,而是托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
“剪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我們不能忘記它”
“剪紙之所以能夠得以長久廣泛的流傳,納福迎祥的表現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愿望,便借剪紙傳達出來。” 朱俊告訴記者。
對于剪紙,朱俊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只要一拿起剪刀,她心里只有那張紅紙和剪刀下的人物了。平日里,朱俊無時無刻不想著剪紙,有時走在路上突然有了靈感,就會立馬把內容畫下來,回家以后再精雕細琢。剪紙成為她的樂趣。“剪紙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我們不能忘記它。” 朱俊說。
目前,除了教大學生外,朱俊還收了幾名小徒弟。“他們是小學生、初中生,剪紙需要耐心和靜心。” 朱俊笑著說。
“棗核紋”“滴水紋”“月牙紋”“細毛毛”……在傳習的過程中,朱俊結合自己的剪紙作品,給小徒弟們講解構成剪紙的基本圖案元素。“剪紙的細節部分離不開這些元素的搭配組合,這是剪紙的基本元素。” 朱俊告訴記者。
“剪紙是一項古老而充滿魅力的民間藝術,花草人物的構圖精巧玲瓏,紋理繁瑣而精美,考驗制作人的智慧與動手能力。剪紙,這不僅是動手能力的比拼,更是智力與耐力的比拼。不同的切入點,不同的剪紙手法,塑造了剪紙藝人獨特的剪紙作品。”朱俊告訴記者,她常讓徒弟們觀察生活,讓他們先根據自己的感覺畫下樣子來,再教他們如何用剪紙的語言表現細節。“他們的聰明和靈性常常給我帶來驚喜。”朱俊說。
“學習剪紙不僅可以讓我靜下心來,還讓我對剪紙有了全新的認識,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讓我深刻認識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朱俊的一名小徒弟告訴記者。
看著徒弟都是在身體力行感受中華文化,學習中華文化,朱俊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