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汽車安全仍是重要挑戰!
摘要:中國汽車市場有許多矛盾的現象,在汽車安全技術不斷提升和普及的今天,交通死傷人數卻居高不下。2016年僅剩一個多月,展望2017年,安全仍是中國汽車社會一項重要挑戰。人類要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的移動性,就必須解決汽車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以后帶來的安全問題。許多國家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前不久,美國發布《自動駕駛汽車政策》,
中國汽車市場有許多矛盾的現象,在汽車安全技術不斷提升和普及的今天,交通死傷人數卻居高不下。2016年僅剩一個多月,展望2017年,安全仍是中國汽車社會一項重要挑戰。人類要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的移動性,就必須解決汽車越來越多、越來越快以后帶來的安全問題。許多國家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前不久,美國發布《自動駕駛汽車政策》,從立法層面為自動駕駛保駕護航。美國還規定,從2018年5月1日起,所有汽車制造商的新車必須全部安裝倒車影像系統。在我國,2015年7月,規定微面強制安裝ABS。而9月底工信部在其官方網站上宣布,《乘用車輪胎氣壓監測系統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強制性國家標準送審稿已通過審查。在不遠的將來,胎壓監測系統也將成為國內新車出廠時的一項強制性裝備。
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
中國每年有多少人死于交通事故?不同的統計口徑得出不同的結果。按照交通安全主管部門公安交管局每年發布的數據,中國每年交通死亡人數并沒有隨汽車保有量增加而增加,反而是大體呈現下降趨勢,降幅還不低。2015年為7.23萬人,比2003年的10.4萬人少3.17萬人。但按照中國衛生部門的統計,中國車禍死亡人數逐年遞增,2012年已經有16.69萬人,比2002年翻一番。不管是7.23萬人,還是16.69萬人,都不是一個小數字,在全世界范圍,中國常年排名第一,占比約為20%(近五年,全球交通死亡人數在40萬~50萬之間,中國則在10萬人左右)。
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居高不下,普遍認為主要原因有四點:首先,國內交通還做不到涇渭分明的“人車分流”,國外經常是車撞車,國內則經常是車撞人。前者死亡概率高,后者死亡概率低。其次,國內駕駛員安全意識仍比較薄弱,沒有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再者,大量新手在公路上積累駕駛經驗,他們的反應速度和駕駛技能有待提高。最后,也是最為關鍵一點,消費者購車時,價格、舒適配置、燃油經濟性為排名前三的考慮因素,據統計,中國消費購車前僅有36%消費者重點關注汽車安全。可見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低于歐洲。
早些年,歐洲NCAP做過一項針對歐洲消費者的汽車市場調查。調查發現,在同一價位附近,汽車的安全性成為消費者首要考慮的因素,其次是汽車的可靠性。歐洲消費者不僅關注車內乘客安全,也在乎車輛對行人的保護,比例超過60%。在歐洲,消費者在買車前,平均有47%的人會提前去了解這款車的安全性能。德國這一比例是最高的,達到70%。
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你也許不知道,行人與行駛速度30km/h的汽車發生碰撞。行人受到的沖擊壓力,與從疊起來的8張椅子上,臉朝下地摔向地面時受到的沖擊力一樣。一個體重只有30公斤的兒童被行駛速度40km/h的汽車迎面撞擊,遭受到的正面撞擊力高達一噸。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這些沖擊力和正面撞擊力,也同時會作用在車內乘客上。如此龐大的撞擊力,會導致人員肋骨直接斷裂,刺穿肺部,并在一分鐘內死亡。
據車企內部統計,中國的致死交通事故中,有超過7成是由行人或非機動車違章造成。行人、摩托車以及非機動車的違章行為,是中國交通事故率——特別是致死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僅在駕駛時,注意交通安全,還遠遠不夠。角色轉換,身為行人,更應該提高警惕。對于行人而言,汽車只要處于行駛狀態,便存在潛在威脅,任何速度都不安全。
在近期的車展上,安全配置漸漸成為主角:智能駕駛信息系統、盲區監測、自適應定速巡航、車道偏離警告系統、倒車影像等,成為展車的“標配”,加上此前的安全車身、安全帶、安全氣囊、安全氣簾、ABS、EBD、ESP、主動轉向等,現在新車安全性已經大大提高。相比之下,行人的安全意識還需要強化。如果行人的安全意識不夠,即使速度再慢安全配置再多的汽車,也會對行人帶來傷害。
記者觀察
汽車安全歸根結底還是“人”
那么是什么決定交通出行安全?是安全意識和良好的習慣。“聽音樂”會減低行人約15%的注意力,邊走路打電話可以使行人的注意力下降20%~70%。“低頭看手機”最為危險,會降低行人超過90%的注意力。對于行人而言,拒絕手機顯得尤為重要。
當駕駛員駕車行駛時,要正確使用安裝在車內的安全設施,如必須佩戴好安全帶,轉向或變道時要使用方向燈,及時使用剎車系統以確保行車安全等。駕駛者必須嚴格遵守各項交通規則,按照交通信號指示燈或交通標志的規定行駛,控制車速,保持車距,變道、超車時謹慎細心,始終以高度自覺的責任心規范自己的駕駛行為。
事實上,現在幾乎所有汽車廠商都在進行安全出行教育。不僅針對成年人,還在兒童群體展開。車企清晰知道,僅僅提升車輛安全還是不夠,無論是德國車還是美國車、日本車,實際上速度達到50公里時,1.5噸的車體發生碰撞沖擊,都難免產生傷亡。提升人的安全意識,才是關鍵。(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周偉力)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