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了還關注留學地消息嗎?
摘要: (圖片來源:圖酷網) 海歸回國后,工作學習的中心場所由海外轉向了國內。在國外時,出于生活和學習的需要,他們廣泛關注當地的新聞消息。那么,在回國后他們還會繼續關
(圖片來源:圖酷網)
海歸回國后,工作學習的中心場所由海外轉向了國內。在國外時,出于生活和學習的需要,他們廣泛關注當地的新聞消息。那么,在回國后他們還會繼續關注國外的訊息嗎?
有選擇地關注
海歸回國,并不意味著徹底告別海外的一切。很多海歸回國后還會習慣性地關注一些海外的新聞消息。
陳萌現任職于中國建設銀行,2014年從美國留學歸來。她表示,在美國學習生活了兩年,回國后仍會時不時地關注一下海外的消息,但是對消息的關注度比留學時降低了很多。在國外,小到每天的天氣預報,大到當地政治、經濟政策等,她都會主動了解。但回國后,陳萌只關注她感興趣的消息,她現在關注最多的海外信息是金融方面的,比如匯率走勢、股市走向、國外理財工具的開發情況等。
肖仔煜剛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留學歸來,他曾在南洋理工大學學習5年,對那里產生了感情。回國后,他一直很關注母校的新聞。肖仔煜最常關注的就是母校老師、校足球隊的現狀,還有一年一度的華人新年聯歡會。“雖然我已經離開了,但是學校里還有很多熟悉的人和事。我和大學同學經常聯系,比如最近足球隊有什么比賽、出了什么好成績等,都是我們談論的話題,它們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難以割舍的情愫
不少海歸表示,他們在回國后還會與海外保持聯系,維持在海外學習工作時建立的人際關系,這也是他們雖與國外遙遙相隔,卻依然關注海外訊息的最主要原因。
“我在新加坡認識了很多朋友,他們大多不是中國人,我回國后還一直和他們保持著聯系。另外,每一年南洋理工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都會舉辦新春晚會,這是我回國后一直都會收看的。”肖仔煜說。
蔣科(化名)現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他說:“我一直和國外同學、老師保持著聯系,他們的消息我也很關注。另外,我也會時刻關注國外的學術動態,比如和我專業相關的學術會議、國外學科的發展情況等。出于個人發展需要,我也會出國參加一些學術會議。”
社交媒體成為重要途徑
社交媒體成為海內外信息溝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互聯網的普及也讓海外訊息的獲得變得更加便捷。
不同于官方和權威媒體提供的消息,來自于社交媒體上的一些信息可以算作“小道消息”。身在千里之外的海歸,可以通過來自朋友的“小道消息”及時了解發生在海外的點點滴滴。
剛從美國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畢業回國的黃秀琳說:“今年美國大選第二次辯論是在我們學校舉行的。那段時間,我的朋友圈因為這件事刷了屏。在美國的同學通過微信給我傳來了一線的實時消息,我看后非常激動。”據黃秀琳介紹,留學時加入的一些留學生微信群和QQ群也是她在回國后了解國外消息的最主要方式,大家有什么新鮮事都會在群里聊。
2015年從英國拉夫堡大學畢業回國的陳曉莉(化名)介紹,回國后,她會通過微博、微信上的一些媒體賬號了解海外的消息,特別是一些海外新聞。同時,工作閑暇時也會瀏覽國內的媒體網頁來關注海外的消息。另外,她的母校還會主動將學校發生的事情分享給畢業校友,這更是方便了了解海外的消息。“我們學校每月都會給畢業的校友發送學校新聞郵件,通過郵件我能夠全面了解母校近況。郵件包含的內容很廣泛,比如科研新進展、學生活動、海外交流活動、重大事件等。”陳曉莉說。(李洪鋒)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