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藝術與孩子間的那道墻
摘要: 上海國際藝術節力推普及教育打破藝術與孩子間的那道墻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舞臺上,來自上海市田園高級中學的一名學生演繹了
上海國際藝術節力推普及教育
打破藝術與孩子間的那道墻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舞臺上,來自上海市田園高級中學的一名學生演繹了一段《哈姆雷特》的經典臺詞致敬莎士比亞,一招一式,有模有樣。
邊上,有“莎劇王子”之稱的話劇表演藝術家焦晃聲情并茂地進行指導,“這段《哈姆雷特》的動作就是要凝固自己的決心,演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演員要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這是正在舉辦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教育”活動現場。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始終將藝術教育作為其重點項目之一,今年的“藝術教育”板塊,更有的放矢地推進藝術普及教育,將目光聚焦中小學戲劇教育。
10月16日,以“向大師致敬”為口號的中小學戲劇嘉年華在黃浦江畔的兒童藝術劇場展開。活動現場,滬上戲劇、戲曲特色12所中小學逾千名學生齊聚一堂,“零距離”體驗戲劇藝術的魅力。
《貴妃醉酒》中楊貴妃的鳳冠霞帔、《鍘美案》中包公的黑蟒、《野豬林》中林沖的白箭衣……那些只能在戲曲舞臺上見到的京劇華服,在戲劇嘉年華上,不但近在咫尺,孩子們更能親自穿上戲服“零距離”感受京劇韻味。
互動式戲劇教育成為受到孩子們喜愛的“香餑餑”。除經典戲服展示,戲曲臉譜彩繪區也人頭攢動。戲曲學校老師為孩子們畫上生、旦、凈、丑不同的臉譜,數十張樂呵呵的“小花臉”也形成一道別樣的風景線。在“我與大師面對面——戲曲工作坊”現場,來自臺灣和上海的京劇名家魏海敏、滬劇名家華雯從演唱和表演兩方面解密兩個風格迥異的劇種。聊得興起,魏海敏更是現場授課,帶領在座學生一起練起了蘭花指。
動靜結合的戲劇體驗,讓戲劇嘉年華充分打破藝術教育“次元壁”,讓孩子們真正享受戲劇戲曲帶來的樂趣。
今年藝術節“藝術教育”板塊的另一特色,是在推動中小學生走進劇場的同時逆向操作,讓小戲迷登上大舞臺。為此,“藝術教育”板塊從今年暑期開始,在申城102所戲劇戲曲特色中小學,發布優秀劇目“招募令”,征集其中培育成熟的舞臺劇、小品、短劇等作品,最終,由藝術節“藝術導師庫”成員遴選出近20部優秀作品進行輔導和提高,凸顯孩子們在戲劇藝術教育中的“體驗和感受”“參與和提升”。
別看戲劇嘉年華辦得有聲有色,在推廣初期也著實是走一步險棋。
“相較于音樂、舞蹈,戲劇教育的門檻更高,對中小學生綜合素質、文學底蘊、肢體協調能力有著更為全面的考察。”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教育”負責人呂琳坦言,歷時4年的“藝術教育”校園行以往以滬上高校為教學目標,進入中小學實屬頭一遭,險些遭遇“水土不服”。“不過,隨著藝術教育的普及與重視,戲劇教育低齡化一定是未來的趨勢,所以今年我們‘調轉船頭’向中小學傾斜。”
本報記者 曹玲娟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28日 19 版)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