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一農民癡迷木雕40載
摘要:放不下手中刻刀正陽一農民癡迷木雕40載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 10月20日上午9時,正陽縣陡溝鎮西閔村余莊村村民高仰軍來到院子里開始忙起來。54歲的
放不下手中刻刀
正陽一農民癡迷木雕40載
□晚報首席記者 李玉榮 文/圖
耳濡目染喜歡上木雕
“放不下手中的刻刀,對木雕有難以割舍的感情。”高仰軍說,雕刻不容易,輕重緩急全憑拿捏,尤其是微雕,容不得半點兒馬虎,不僅要細心,更要有耐心。
說起木雕,高仰軍掩飾不住地興奮。他說,自己的爺爺、父親是遠近有名的木匠,父親高自寬為別人刻牙子床,做龍椅、八仙桌、箱子、柜子等家具,很受鄉鄰歡迎。
從小就接觸木頭、家具、雕刻的高仰軍耳濡目染,對木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初中畢業后,開始跟父親學做木工活。
高仰軍學習木工不到3年,做出的東西是有模有樣。他除了繼承祖父和父親的傳統功法外,在選料、烘料、下料等方面又有所創新。在做大件作品時,大多選材質較硬的雜木,如棠梨、百年榆木、桃木、柿木、棗木等,在制作匾額時,選那些比較松軟、細密的不易變形的材質,如金絲柳、桐木、紅柳木等。他雕刻的龍椅、匾額、獅子、花鳥等作品,大都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為題材。他的得意之作《世紀偉人毛澤東》(匾額),用刀大膽奔放,刀法嫻熟,線條流暢細膩,表現力強, 把一代偉人刻畫得形神兼備,把毛澤東深邃的內涵和外在的偉岸表達得淋漓盡致。
立志傳承瀕臨失傳木雕技藝
“雕刻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情感傾注的歷程。從原料的選擇、構思和細致入微的雕刻,都是極有講究的。”高仰軍說。每創作一件作品,他都會先細心觀察原料的紋路、質地和形態,然后開始雕刻。
“村里的年輕人結婚都會到他家來訂做木雕新床。”村民閔麗說,高仰軍的木雕工藝品頗受村民歡迎。
“一生就是喜歡木雕,做的很多木雕也賣不出去,但還是要繼續雕刻。”高仰軍的妻子肖廷紅埋怨說,人家農閑時都出去打工掙錢,他不但不掙錢還把家里賣糧錢拿去購買木材進行雕刻,人家都住上了樓房,只有他家還是平房。
高仰軍說,這門手藝一輩子也丟不下,即使作品賣不掉,他也要雕刻,把這門即將失傳的傳統木雕手藝傳承下去,百年后把作品留給后人,讓他們記住傳統木雕之美。
在高仰軍的堂屋內,記者看到琳瑯滿目的木刻作品:振翅高飛的雄鷹、慈祥可親的長壽老人……
“木雕是純手工活,需要心靜如水,這樣雕刻出來的作品才有個性,才能稱為藝術品。如果心浮氣躁,是不會雕刻出真正的木雕作品的。”高仰軍說。
“我做木雕不為掙錢,也沒拿出去賣過,真是一種興趣。當然也希望能銷售一些補貼家用,但是如果真的賣不掉我還會繼續雕刻。現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盡自己的努力,把這項傳統手藝發揚傳承下去。 ”高仰軍說。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