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未收訂單到 農民當成“金疙瘩”
摘要:紅薯未收訂單到 農民當成“金疙瘩” □晚報記者 于河偉 通訊員 張紅衛 昨天一大早,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紅薯種植大戶彭國俊剛出門就碰上了柴莊村祥和紅薯
紅薯未收訂單到 農民當成“金疙瘩”
□晚報記者 于河偉 通訊員 張紅衛
昨天一大早,汝南縣板店鄉柴莊村紅薯種植大戶彭國俊剛出門就碰上了柴莊村祥和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常建。常建說:“老彭,你今年的紅薯別賣給別人了,收紅薯時給我打電話,我派車直接來拉,價格隨行就市,現金結算。”。
原來合作社今年添置了一臺聯合式紅薯加工機械,一天能加工10余噸紅薯,所以常建四處訂購紅薯,以保證加工需要。
板店鄉土質優良,特別適合種植紅薯,近年來,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 板店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把種植紅薯作為調優農業產業結構的項目之一。在紅薯品質上尋求突破,引進了商薯18、商薯19、浙薯13、豫薯8號等多個優良品種,淘汰了傳統種植品種,破解了紅薯增收瓶頸。通過走“合作社+農戶”路子,建立紅薯育苗和薯產品加工基地,免費為紅薯種植戶提供產、加、銷一條龍服務,拉長產業鏈條,增加了紅薯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農民收入。紅薯每年可為全鄉人均增收500多元,被農民親切地稱為“金疙瘩”。
目前,板店鄉有紅薯種植加工專業合作社4家,祥和紅薯種植合作社是規模最大的。該合作社生產的“祥和”紅薯粉面和粉條不僅暢銷周邊市場,還遠銷鄭州、武漢等城市。在這些合作社的帶動下,板店鄉群眾種植紅薯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紅薯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今年突破6000畝,年產值將突破4000萬元。不起眼的小紅薯被打造成了農業增收的亮點,板店紅薯產業逐步做大做強,成了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