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混戰 支付大戰銀行系試圖逆襲
摘要: 當下出門消費不用現金,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當手機化身“錢包”時,用哪種方式支付可能會陷入“選擇恐懼癥”。有以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
當下出門消費不用現金,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當手機化身“錢包”時,用哪種方式支付可能會陷入“選擇恐懼癥”。有以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QQ錢包為代表的“互聯網系”,也有以蘋果支付、三星支付、華為支付和小米支付為代表的“手機系”,但不管哪種方式,都需要綁定銀行卡。近日,不甘只在背后做渠道的銀行也推出了二維碼支付,從幕后走上臺前,但這樣的嘗試,能否讓銀行“收復失地”呢?
支付市場“群雄混戰”
公主墳附近的肯德基翠微店,推拉門上貼了一排的支付標志,包括蘋果支付、銀聯閃付、支付寶、微信支付、市政交通一卡通、中國移動和包(NFC)和招商銀行。面對五花八門的支付方式,消費者更青睞哪種呢?
中午12點半左右,肯德基點餐臺前排起了長隊。記者觀察發現,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里,大部分消費者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掃碼支付,還有些年齡較大的消費者使用現金,個別使用交通一卡通。而對于此前借力銀聯“云閃付”的蘋果支付,使用的消費者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
“一開始綁卡的時候就一直不成功,好不容易綁上了感覺挺新潮,但好多地方不能用,還是更習慣用微信和支付寶。”市民林女士說。
盡管蘋果支付的市場反響沒有達到預期的火熱程度,但這并沒有阻止中國兩大手機廠商華為和小米的高調入局,這讓銀聯“云閃付”實力飆升。值得注意的是,與蘋果支付和三星支付最大的不同是,華為支付和小米支付可以刷公交,集支付和出行于一體。銀聯與手機廠商推出的各種“Pay”,儼然成為一支叫板微信和支付寶的隊伍。
銀行扎堆上線掃碼支付
面對互聯網的沖擊,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成了過去時。眼看著這些綁定銀行卡的第三方支付花樣迭出,傳統銀行也開始扎堆上線掃碼支付。
在工行融e聯APP的右上角,有一個像微信一樣的“收付款”選項,消費者選擇“付款”,向收銀員出示手機屏幕顯示的付款二維碼,工作人員掃一掃就完成了,整個過程像微信和支付寶一樣簡單。
今年7月,工商銀行推出了二維碼支付,成為國內首家推出二維碼支付產品的商業銀行,這也意味著被叫停兩年多的二維碼支付“重獲新生”。昨日,記者從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獲悉,目前,工行二維碼支付覆蓋了包括麥當勞、萬寧超市、中石油等在內的近2萬家商鋪門店,接下來,還會覆蓋超市發等商超和百貨。目前該二維碼支付只支持工行銀行卡,日后有望逐步支持其他商業銀行卡。據介紹,工行二維碼支付具備當前市場主流掃碼產品的所有功能,還首次采用令牌技術對消費卡號進行變異處理,解決了交易信息在傳輸中被截留的風險問題。
街頭遍布的小商鋪也成為銀行掃碼支付的搶灘對象。工行北京分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中小商戶的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為中小商戶提供信貸融資、存款理財、電子銀行、代發工資等金融服務,也是二維碼支付的一個目標。”
今年8月,建行也宣布推出支付品牌“龍支付”,旗下的“建行錢包”,“二維碼支付”也將于近期上線。截至2016年6月底,建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用戶數已突破兩億,其中,手機銀行交易量達97.4億筆,交易額達13萬億元。
銀行支付意在小額貸?
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艾瑞咨詢統計,今年二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9.4萬億元,同比增長274.9%,環比增長52.1%。面對飛速增長的支付市場,主打安全牌的銀行系支付能否“后來居上”?
“銀行能否在支付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其實對銀行來說影響不大,維系客戶不流失才更重要。”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記者,“銀行希望通過二維碼支付,讓銀行賬戶與支付系統成為用戶的第一選擇。另外,覆蓋更多小商鋪,拓展小額信貸業務,對銀行來說有不小的商機。”
雖然支付寶、微信先入為主,覆蓋面廣,用戶習慣也已養成,但銀行也有自己的優勢,比如用戶基礎,網點優勢等。“未來市場格局很容易發生變化,支付寶、微信不一定一直處于壟斷狀態,比如近期微信和支付寶提現收費,客觀上就給銀行帶來了利好。”郭田勇分析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