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精準發力 脫貧攻堅
摘要:精準發力 脫貧攻堅——西平縣扎實推進扶貧工作紀實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魯明晨西平縣二郎鄉小王莊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三分之一的農戶年收入在貧困線以下。
精準發力 脫貧攻堅
——西平縣扎實推進扶貧工作紀實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魯明晨
西平縣二郎鄉小王莊村是省級貧困村,全村三分之一的農戶年收入在貧困線以下。近兩年來,縣、鄉加大了對該村的扶貧力度,先后修通村里主干道水泥路3.8公里,建起了可以安置24戶農民的搬遷示范區,通過招商、流轉土地建起了農業公司,安置40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
這只是西平縣提振精氣神,綜合施策,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初以來,西平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綜合施策、創新機制,落實責任、扎實推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邁出了堅實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經過精準識別,目前,該縣共錄入貧困戶10864戶、25664人。其中,2016年完成20個貧困村、2872戶、8373人的脫貧任務。
上下協同作戰 凝聚攻堅合力
該縣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協調、調度、運作,并成立了財政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產業扶持脫貧、易地搬遷脫貧、轉移就業脫貧、社會保障脫貧、特殊救助脫貧六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專項負責、專項推進。
同時,該縣成立扶貧開發信息調查中心,加強統計監測。該縣先后召開4次全縣脫貧攻堅專題動員部署會、3次專題培訓會、6次聯席會,每次召開縣委常委會必聽脫貧攻堅匯報,研究解決問題。此外,鄉、村也迅速成立相應組織,上下協同作戰。
脫貧攻堅,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該縣明確縣委、縣政府和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及村“兩委”班子的主體責任、主要負責人的第一責任,各鄉鎮(街道)與縣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構建了“黨政齊抓、分級負責、鄉村主戰、三級協同”推進機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傳壓力、層層抓落實。強化縣四個班子成員的分包責任,要求每周至少要到所包貧困村調研指導1次,做到貧困村不脫貧、包村責任不脫鉤。強化縣直部門的幫扶責任,把縣派駐村第一書記所在縣直單位作為幫扶貧困村脫貧的責任單位,認真落實“干部當代表、單位做后盾、領導負總責”的工作機制。縣四個班子成員、鄉鎮(街道)干部、村干部每人分別與2個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直至脫貧,做到每個貧困戶有一個幫扶責任人、有一套幫扶方案、有一致富項目、有脫貧工作目標和時限。做到實施“五結對”,每名縣處級領導與一個鄉鎮(街道)結對幫扶,每個單位與一個貧困村結對幫扶,每名干部與一個貧困戶結對幫扶,每個企業與一個貧困村結對幫扶,每名鄉賢與一個貧困戶結對幫扶。制定《西平縣2016年脫貧攻堅督導檢查辦法》,成立了6個督導組,采取集中督察和專項督察相結合的方式,對鄉鎮(街道)、貧困村、駐村單位、第一書記、包村干部、幫扶企業做出定性評價,一月一督察一通報,好的表揚、差的批評。
抓住精準關鍵 謀劃脫貧路徑
摸清“家底”就要對癥下藥。畢竟,貧困村、貧困戶條件不盡相同,根除不同的“窮根”,只能分類施策。
西平全縣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0萬人。其中,貧困人口2500多人。該縣把轉移就業扶貧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治本之策,搭建勞務培訓輸出平臺,整合人社、教育、農業、民政、扶貧、殘聯培訓資源,開展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職業教育培訓,提高就業能力。
該縣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出山鎮八張村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家,流轉土地3500畝,吸納本村富裕勞動力60余人。二郎鄉小王莊村引進的新蔡未來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的再生能源項目,已為該村138戶貧困家庭提供就業崗位257個。
該縣實施創業帶動,強力推進“回歸工程”,真正達到“引進一人,帶動一群”的脫貧效果。針對出不了門的貧困群體,該縣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人不出村、就近就業”。
該縣扶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通過貸款貼息政策扶持,引導益民面粉、新益面粉、雙成生物科技、綠科茂牧業等糧食深加工企業,吸納扶貧戶進廠務工。同時,該縣扶持種植、養殖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海藍牧業有限公司、森亞牧業有限公司帶動周邊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增收脫貧。柏苑雙孢菇種植基地、專探木耳種植基地,帶動周邊群眾發展食用菌,帶動脫貧戶脫貧。
同時,該縣積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主推精準脫貧。專探鄉水泉汪村立足區位優勢,抓住“互聯網+”機遇,構建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在互聯網銷售漁具產品,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6家,全村共有魚具銷售戶160戶,年銷售額1.5億元,帶動周邊的貧困戶120戶。
該縣還發展美麗鄉村旅游,借助棠溪源周邊的村和生態園周邊村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美麗鄉村旅游,讓貧困群眾在自己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如棠溪源周邊的出山鎮月林村發展餐飲服務業,帶動20多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不斷改革創新 持續深入推進
在扶貧這場攻堅戰中,該縣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改革創新,注重“改”、“保”、“救”。
“改”:將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向貧困戶傾斜,230戶貧困戶危房改造正在有序推進,年底以前可全部完成。“保”: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行政策兜底;加強農村養老院建設,強化五保戶供養管理;擴建縣福利院,確保孤兒殘兒集中供養;初步建立了“一鄉一衛生院,一村一衛生室”的醫療保障體系。“救”:對因學致貧的貧困戶,落實教育保障政策,實施教育社會救助,支持其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為今后脫貧打下基礎;加大醫療救助力度,逐步免除貧困醫保費,開展大病保險,減少因病致貧,初步實現了貧困群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作難”。
該縣堅持把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和脫貧產業培育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統籌資金、加大投入,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將2016年上級分配專項扶貧資金1200萬元,965萬元用于貧困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230萬元用于支持產業發展,5萬元用于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培訓;縣財政預算1000萬元,用于脫貧攻堅;列支國債扶貧資金1783萬元,支持貧困村公共服務建設;列支專項產業發展風險擔保基金500萬元,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貧困戶新農合參合費和大病保險人均每年170元,意外保險每人每年20元,合計490萬元,全部由縣財政代繳;列支65萬元,用于65個貧困村建檔立卡。
重渠鄉武海村、二郎鄉萬莊村先行試點,縣財政按照戶均5000元撥付專項資金54萬元,對貧困家庭實施改院、改廚、改廁、改門窗、改墻地面、改照明燈和增添或更新家具的六改一增工程。
該縣整合發改、國土、水利、教育、衛生、交通等部門涉農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用于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公益事業等生產生活條件。
該縣還利用工商聯組織的“百企幫百村”活動,積極引導企業向貧困村捐款、投資,扶持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形成了推進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此外,該縣堅持貧困村脫貧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有機結合,把全縣2016年脫貧的20個貧困村全部按照改善人居環境達標村標準進行建設,圍繞脫貧攻堅十項工程(道路暢通、飲水安全、小學校舍提升、標準化衛生室完善、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人居環境改善、電力保障、信息化、職能廣播全覆蓋、六改一增),對照貧困村退出標準,本著缺啥補啥的原則,在交通、安全飲水、標準化衛生室建設、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
目前,該縣已建成一批改善人居環境示范村,如重渠鄉丁寨村、盆堯鎮陳老莊村、專探鄉陳茨園村、焦莊鄉高廟村等。其他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也同步有序推進。去年以來,全縣共投入扶貧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資金6000多萬元。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