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兒童,才能挖掘其無限魔力
摘要: 相比過去的家長,“00后”孩子的家長對孩子訓斥的比例明顯下降,但對孩子的冷嘲熱諷比例并未降低;家長給孩子越來越多參與家庭事務的權利,但在決定升學等大事上
相比過去的家長,“00后”孩子的家長對孩子訓斥的比例明顯下降,但對孩子的冷嘲熱諷比例并未降低;家長給孩子越來越多參與家庭事務的權利,但在決定升學等大事上孩子能真正做主的依然很少。昨天,在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和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家庭教育中的兒童權利”研討會上,發布了《中國家庭教育藍皮書(2015)》。專家提到,我國關于兒童保護的法律有4部,但是家長認真學習過的不足一成,而兒童在家庭內的權益往往受到家長們以“發展”為名義的侵犯。
對兒童的侵權往往潛藏在家庭內部
“當我們在討論兒童權益的時候,我們很少考慮到對兒童權益的侵犯行為更多地發生在家庭內部,不少家長正在以‘發展’的名義傷害兒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兼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研究員在昨天的研討會上說。
為了以后上好學校,上更多課外班、寫更多作業、缺少更多的睡眠;為了孩子“更懂事”,過度成人化,家里講很多不適合少年兒童生活、價值觀的事;為了孩子更滿足,買更多飲料及零食、更高端的電子產品、更高檔的衣服;為了孩子生活不奔波,平時將孩子寄養在學校附近的爺爺奶奶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正是在這樣的“發展”的名義下,平日里能達到每天自由休閑1小時的兒童比例剛剛達到50%,還有50%的兒童每天休閑時間不到1小時。
調查還發現,過去10年以來,有半數以上的少年兒童睡眠不足。有相當比例的家長在孩子生病時也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因為怕孩子耽誤了課程。而“為了孩子好”往往是家長們的一大理由。“在這樣的情況下,兒童的休閑時間被大量占用,更不要說是兒童的其它權益了。”孫宏艷在調查中發現,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有些孩子一個假期中要上7個輔導班。
“過去多年的中小學‘減負’,使得兒童的學習負擔從學校向家庭、從課內向課外轉移,學習的內部動機較弱,外部動機較強。”孫宏艷說,“外部動機升高的情況下,內部動機下降,學習的樂趣降低,這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兒童的探究意識下降。”
而且,網絡時代的發展也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侵害,表現為運動少、玩耍少、閱讀少,少年兒童的休閑以上網、看電視、聽音樂為主,喜歡的電視節目偏向于成人化和娛樂化,喜靜不喜動,兒童閱讀越來越碎片化、淺表化,而運動少帶來體質差,玩耍少帶來的動感統合失調等問題,都使兒童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侵害。
重“術”輕“道”容易讓家庭教育誤入歧途
天津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關穎在研討會上表示,尊重和保護兒童權利是家庭教育的起點和歸宿,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父母撫養教育孩子的底線,但是,目前的家庭教育重“術”輕“道”,很容易讓人誤入歧途。
重“術”輕“道”的家庭教育使得現在的親子關系呈現“矛盾”。孫宏艷透露,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家長文化水平和教育素質的提高,和“90后”相比,“00后”一代的家長對學習成績的關注比例有所降低,但是家長最關心的仍然首推學習成績,其次才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
而在父母最關注的與孩子相關的問題中,孩子的“情緒”和“交友”排在最后兩位。“但是在兒童的成長中,兒童的情緒和他的同伴關系是最重要的,遠遠超過了學業成績。”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說,父母最關心孩子的學業問題,而不關心兒童的同伴關系和人格發展,這也是為什么現在大學生中會出現一些傷害案件的原因。
只有以平等的視角才可能確保兒童權益
在昨天的研討會上,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長、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理事長童喜喜說:“我們什么時候才能以平等的視角看孩子,因為只有在這樣的平等基礎之上,才可能談到兒童權益保護。”
在他看來,每一個成人都曾是兒童,每一個兒童都是盤古,都有著自身的無限魔力,這是生命自身的神奇與神秘之處。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既可以進一步深挖魔力的源泉,也會成為堵住泉眼的巨石,其間區別就在于是否尊重兒童的權利。
關穎建議,只有推動家長平等地關注孩子,才可能使得兒童的權益得到保障,只有當“悟道”成為人們的自覺追求,當孩子真正的全面發展被關注,尊重和保護兒童權益的理念才可能真正深入人心。(姜澎)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文匯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