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城區橡林辦事處“菜籃子”工程惠民生
摘要:“菜籃子”工程惠民生——驛城區橡林街道辦事處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紀實 橡林街道黨工委書記白雙喜(中)在張西大市場檢查指導市場經營情況。 橡林街
“菜籃子”工程惠民生
——驛城區橡林街道辦事處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紀實
橡林街道黨工委書記白雙喜(中)在張西大市場檢查指導市場經營情況。
橡林街道辦事處主任袁曉軍(中)在農貿市場檢查創衛情況。
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讓市民買著放心。
鮮肉產品檢疫到位。
商戶亮證經營。
衛生流動紅旗讓市場環境更優美。
活禽宰殺區干凈整潔。
張西大市場外景。
市民在張西大市場選購蔬菜。
改造后的天龍市場農副產品經營區。
分區經營,商戶招牌醒目。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關乎人民健康和生命,責任重于泰山。“這里環境好多了,路也寬闊了,改造了市場,我的生意比以前更紅火了。”近日,張西大市場農產品區升級改造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附近群眾和商販歡欣鼓舞,困擾著農貿市場多年的問題終于得到了解決。通過設施改造和管理提升,切實改變以往農貿市場設施簡陋、環境衛生差的現狀,達到了劃行歸市,布局合理;品種豐富,食品安全;價格公道,計量準確;設施齊全,整潔美觀;誠信經營,管理規范的目標,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購物方便、環境舒適、安全衛生的購物場所。
而這一切都得益于驛城區橡林街道辦事處積極落實“雙創”舉措、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的結果。
全市上下齊推進 改造升級惠民生
農貿市場是一個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不可缺少的購物場所,同時也是農副產品流通的重要載體。開展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目的是改變原有農貿市場設施簡陋、管理不善、環境衛生差的現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消費需求。
農貿市場是創衛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加快農貿市場改造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張西大市場位于市區解放大道世紀廣場東側,由于該市場經過20多年的經營,市場內基礎設施陳舊,道路坑洼不平,墻體破損嚴重,經營混亂,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為著力打造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亮點,本著便民惠民的原則,橡林街道辦事處及時向驛城區委、區政府匯報,多次召開會議列出專項議題,把張西大市場升級改造列為驛城區創衛項目,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對張西大市場的臟、亂、差進行升級改造。
據了解,張西大市場由駐馬店市大潤發時代購物廣場有限公司投資改造,主題商業為三層,經營面積近
天龍市場是一家集體企業,位于市區文明大道和交通路交叉口東南角,是人口密集區域。多年來,居住在市區文明大道、交通路、春曉街等附近的居民都在這兒買菜。天龍市場的蔬菜大棚1996年投入使用,因建造時間長,設施落后,影響城市形象,橡林街道辦事處積極協調投資方對原有蔬菜大棚全部拆除,商戶暫停營業,重新設計建設了美觀實用的鋼結構大棚,內部使用不銹鋼柜臺,四周為玻璃幕墻,實行封閉式管理。“農貿市場改造是一項惠民工程,早在改造之初我們就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天龍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李學禎說,“由于馬路市場、流動攤販對市場內經營戶造成沖擊,我們希望有關部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加大對非法經營行為的管理力度,鞏固市場升級改造成果。”
齊抓共管 確保升級改造取得實效
農貿市場因歷史投入不足、監管缺位和跟不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在升級改造中面臨諸多難題。在農貿市場改造中,驛城區按照屬地管理、部門聯動、科學分類、規范管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就全區農貿市場改造工作深入調查,對市場商戶進行宣傳發動,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市場的健康繁榮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何提升農貿市場,改變以往簡陋、衛生環境差的情況,為市民提供一個干凈整潔、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成為驛城區創衛著力解決的一項重要工作。區委書記賈迎戰,區委副書記、區長畢啟民,區政協主席秦峰等區主要領導,多次對農貿市場進行專題調研和檢查;區政府多次召開全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現場會。一時間,全區上下形成了打一場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攻堅戰的良好氛圍。
為確保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作順利完成,驛城區政府成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專項攻堅行動領導小組并且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橡林街道辦事處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全面完善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擬定項目工期和工程進度,確保改造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扎實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全區上下目標統一、上下聯動、任務到人、獎懲分明,充分形成了工作合力,千方百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
橡林街道辦事處從提升城市品位和推進全市“雙創”的高度,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積極穩妥實施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促使農貿市場的購物環境和城市的不斷發展相協調。“農貿市場改造是全市創衛工作的亮點,不僅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更要在行動上積極主動。”橡林街道辦事處主任袁曉軍說,“我們一方面加大資金投入,為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做好保障;另一方面把規范秩序和整頓秩序相結合,重拳出擊整治違規經營行為,使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取得明顯成效。”
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硬件設施的改造、管理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此項活動的開展對市場開辦方觸動較大,熱情高,群眾反響較好。通過實地檢查、與業主單位對接溝通,橡林街道辦事處及時上報農貿市場改造手續,對其施工方案、規劃等負責初審,對施工進度、工程質量進行全過程督導檢查。按照“合理布局、有利經營、實用耐用、美觀節約”的原則,確保改造效果和質量。對在改造提升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及時協調,加快推進農貿市場改造提升進度。
行百里者半九十。為了補齊短板、消除差距、改進不足,圓滿完成升級改造任務,橡林街道辦事處和驛城工商分局等區職能部門按照任務清單開展工作,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具體做到:每天一次動態巡察、每天抽檢一次農產品和食品、每周沖洗一次公共區域、每月開展一期病媒生物消殺、每月開展一次大掃除、每月清理一次地下管網、每月清理一次門頭招牌、每月校驗一次計量器具、每月開展一次評比考核。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立即通知市場開辦方,督促其認真整改,使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不拖全市創衛后腿。
“我們堅持一手抓改造、一手抓管理,建立健全市場檢測體系和商品準入體系建設,完善市場巡察制度,促進市場秩序規范運行。同時,積極推進市場誠信體系建設,強化信用意識,全面提高市場誠信度。”橡林街道辦事處分管市場管理的副主任趙俊嶺說。在市場升級改造過程中,橡林街道辦事處要求市場業主從統一招牌、統一商品擺放、統一管理人員服裝等方面著手,創新農貿市場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強行業規范管理和行業自律,提升農貿市場常態化管理水平。
經過改造,橡林街道辦事處轄區的兩家農貿市場的整體面貌和購物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設計布局新穎,蔬菜專賣區、水產區、鮮肉區、豆制品、干鮮區、熟食區、糧油區和活禽區等都采用了既實用美觀又便于清潔衛生的設計和裝修,并統一建立了農藥殘留檢測室、市場管理辦公室,設置了宣傳欄、復稱處、垃圾桶,還配置了電子顯示屏等設施設備。
舊貌換新顏 確保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在張西大市場,筆者看到市場內外面貌煥然一新。市場入口處,功能分區圖、衛生管理制度、市場管理辦法、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欄、健康教育宣傳欄等醒目齊全;商品分區經營,標志標牌統一;市場排水暢通,地面無積水;家禽銷售和熟食經營柜臺整潔劃一。每個攤位前都建有完善的排水口,而且市場有專門的保潔人員和管理員及時清掃垃圾,維持秩序。優美的市場環境不僅讓經營者變得舒心,也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和好評。正在買菜的
走進改造后的天龍市場,全新的市場讓人眼前一亮。市場內分布整齊劃一、經營分類分區、地面干凈整潔、攤位結構布局合理、公共設施齊全,市場內還對公共廁所進行了重新建設。“全新的攤位,讓我做生意的勁頭足了不少,市場檔次高了,我們攤位的檔次也提高了,生意也比以前好多了。”在天龍市場做20多年干鮮生意的陳文超說。
“市場整潔了,還能招攬更多顧客呢,我們也能在干干凈凈的環境里多掙幾個錢!”農貿市場蔬菜經營商戶周朵說。周朵在這個市場賣菜已有10多年了,現在馬路市場取消了,政府又對市場進行了重新建設,市場環境改善了,她的生意也好了。筆者看到,市場內攤位一排排整齊規劃,蔬菜、面條、干鮮等商品嚴格分區經營。市場內有專業保潔人員,地面干干凈凈,見不到水漬和爛菜葉之類的垃圾。
“食品安全保障措施進一步健全,市場整體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進一步提升,農貿市場開辦方的社會責任意識進一步加強,老百姓認可度高,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稱贊,真正為群眾辦了件實事,確保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談起農貿市場改造前后的變化,橡林街道黨工委書記白雙喜深有感觸地說。目前,橡林街道辦事處轄區兩家農貿市場正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向區委、區政府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