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強國】王義桅:網絡強國戰略的三重使命
摘要: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王義桅 10月9日進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 王義桅
10月9日進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進行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建設網絡強國。
建設網絡強國,肩負三重使命:使命一,從網絡大國到網絡強國的轉變,核心技術是關鍵。凡益之道,與時攜行。我們處于信息社會和電子地球村,網信事業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代表先進文化,代表多數民意。 “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4月19日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競爭力的關鍵是核心技術的突破。什么是核心技術?習總書記指出,可以從3個方面把握。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在這些領域,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轉變。我們要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就必須突破核心技術這個難題,爭取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實現“彎道超車”。的確,中國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我們不僅要自己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實現彎道超車,而且要消除“信息壁壘”,縮小“數字鴻溝”,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彎道超車,增強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安全,幫助他們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使命二,捍衛國家利益,提供國際公共產品。習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鼓勵和支持我國網信企業走出去,深化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做到‘國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蓋到哪里’。”
與此同時,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也面臨類似挑戰,我國企業在提供網絡基礎設施上大有可為。百度已經在為老撾、巴西等國家提供老撾語、葡萄牙語搜索引擎,就是典型例子。
使命三,占據人類道義制高點,增強我制度性國際話語權。中國的網信觀還在引領人類對信息時代的認識,助推中國在信息時代發揮自己的國際擔當。互聯網既是術,也是道。自古中國有“文以載道”傳統,今天要在國際社會提倡“網以載道”。歷史上,中國四大發明等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今天,互聯網技術傳到中國,也在催生中華文明的轉型,點燃中國為人類做出較大貢獻的火種。中國有7億網民,占據世界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強,是世界最大的網絡市場和發展最迅速的網絡市場,正在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轉變。中國的華為、中興正攜手歐洲的愛立信、諾基亞和歐委會,開發5G技術,共同制訂5G標準。去年12月美國一家咨詢公司從烏鎮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給美國政府報告中說,“習近平主席關于網絡治理的四項原則和五點主張,讓中國在人類道義制高點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指出,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源于中國而屬于世界,是中國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鑒于中國既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新興大國,又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探索總結出的新發展理念,可以說是人類發展理念的最大公約數和最新闡述,具有普遍國際意義。闡釋好中國的新發展理念,成為網絡輿論增強我國際話語權的重要任務。
正所謂“網以載道”,網信事業日益體現中國的天下關懷和人類擔當,也承載著增強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制度性話語權的使命。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光明網-理論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