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電影藝術家慶重陽 呼喚守好中國電影之根
摘要: 新華社上海10月8日專電題:上海老電影藝術家慶重陽 呼喚守好中國電影之根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 “我們是中國電影的‘80后’‘90后&rsqu
新華社上海10月8日專電題:上海老電影藝術家慶重陽 呼喚守好中國電影之根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
“我們是中國電影的‘80后’‘90后’!”95歲高齡的秦怡、81歲的牛犇等9名年逾八旬的電影老藝術家8日歡聚一堂,出席上海電影演員劇團主辦的“愛動光影 讓愛成林”公益活動,歡慶中國傳統重陽佳節。
創辦于1953年的上海電影演員劇團60多年來一直堅守敬老傳統,今年重陽節到來之際,上影集團和演員劇團向八旬以上電影藝術家頒發了榮譽證書,表彰他們在文藝創作上德藝雙馨的示范帶頭作用。
老驥伏櫪:“我要活到老,演到老!”
“我要活到老,演到老!”這是95歲的秦怡經常鞭策自己的一句話。兩年多前,九旬高齡的她登上青藏高原,從編劇到演出親力親為,攝制完成一部謳歌高原科技工作者的電影《青海湖畔》。
最近,秦怡又接到導演陳凱歌的邀請,出演一部古裝電影。她說,表演藝術是我的生命,我追求的是“不斷學習、天天向上”,“只要是有適合我演出的角色,我確定下來了,就會全力去拍攝”。
在電影界還有一段佳話,秦怡和牛犇兩位老藝術家,一位自稱是電影界的“90后”姐姐,一個則是“80后”小老弟。秦怡幽默地提出,90歲以后才是自己的“后半生”,“后半生”除了拍戲,還有一個夢想,就是“學好一門外語”。
“小老弟”牛犇也很執著,他說,“我腿腳還靈便,就用全身力氣演,如果有一天腿腳不靈便了,沒有了肢體語言,我也要好好用聲音和表情,為大家一直演下去”。
身正為范:“只要電影需要,我會隨叫隨到”
無論刮風下雨、高溫嚴寒,滿頭銀發的秦怡總會準時出現在邀約她的劇組和公益活動現場,從不遲到、從不“耍大牌”。她多次告訴記者,到了這個年齡,再要拍戲、參加電影活動,絕對不是為了名利,而是要為中國電影再多做一些,“只要電影需要,我會隨叫隨到”。
2014年秋季以來,秦怡有些腿腳不便,但人們依然可以看到老人活躍在上海電影演員劇團主辦的公益微電影大賽和電影交響音樂會上。出鏡時,她謝絕使用其他配音,都使用自己的同期聲。她說,自己的一言一行年輕人都會看著,要把好的傳統傳下去。
81歲的牛犇近年來在《遠山的土樓》《愛的鐘聲》等主旋律影片中始終甘當綠葉。為人低調的他說,演了一輩子配角兒,這身功夫和傳統要保持下去,自己一直想用行動告訴青年演員。
不忘初心:守護好中國電影之根
“60多年來,無論中國電影發展潮起潮落,上海電影演員劇團始終不忘初心,這其中蘊含著幾代藝術家對中國電影的熱愛,也蘊含著劇團本身的凝聚力和愛心。”上影集團董事長、總裁任仲倫說。
任仲倫回憶,已故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張瑞芳曾囑托,“即使中國電影的發展遇到困難,演員劇團也不能散”,在老一輩藝術家的關懷下,上海電影演員劇團的人才培養不斷升級。
近年來,劇團建立了以老帶新的人才梯隊,涌現出屢獲國內外獎項的青年演員何琳、參演《瑯琊榜》《歡樂頌2》等電視劇的陳龍等。
今年重陽節,著名導演陳薪伊加入上海電影演員劇團,擔任話劇藝術顧問。她正在執導劇團排練紀念長征勝利主題話劇《吁地》。由劇團十多名主力成員擔綱演出的主旋律電影《鄒碧華》也在加緊拍攝中,牛犇、趙靜、王詩槐等演員積極參與其中。
上海電影演員劇團團長、演員佟瑞欣說:“敬仰、愛護老藝術家,是劇團創立的初衷之一。越是在電影蓬勃發展的時代,越是要回歸本源,守護好中國電影之根。”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