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獎得主斯托達特:智慧火花的啟發者
摘要:原標題:化學獎得主斯托達特:智慧火花的啟發者 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弗雷澤·斯托達特(J.Fraser Stoddart)。斯托達特1942年出生于英
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弗雷澤·斯托達特(J.Fraser Stoddart)。斯托達特1942年出生于英國愛丁堡,1966年從愛丁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10月5日,當斯托達特從諾獎委員會的電話中獲知自己獲得諾獎時,他表示“很驚訝、激動、開心”
斯托達特長達半個世紀的科研生涯,正伴隨了“分子機器”發展的歷程。斯托達特的獲獎原因,是他在1991年邁出了開發分子機器的第二步,他發明了“輪烷(rotaxane)”。他將一個分子環穿到一個分子軸上,并且發現環能夠沿著軸移動。基于輪烷他開發出了一個分子電梯,一種分子的肌肉和基于分子的計算機芯片。
在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江華看來,斯托達特的工作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幾十年以來,他一直專注在分子機器領域,開展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為我國科研工作者帶來了啟示,即科研工作不能只追求所謂的“熱點”,而要根植于某一領域長期辛勤耕耘。
江華曾在2004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與斯托達特共進午餐。盡管此后并沒有很多接觸,但斯托達特給江華留下了“關心年輕科研工作者”的印象。
對于這一點,斯托達特剛剛畢業的博士生成楚旸也深有體會。他在一篇帖子中寫道:“(斯托達特)屬于放羊式老板,常跟我說‘我已經不需要任何paper(論文)了,你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自己的職業生涯做準備。”
在成楚旸的回憶里,斯托達特還會常常帶學生去開學術會議,鼓勵學生們做從沒有人做過的東西。
近年來,斯托達特對培養中國科研工作者傾注了大量精力。據記者了解,他在美國西北大學的課題組中,來自中國的博士后或博士生占了大約一半。
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2014年,他受聘成為天津大學藥學院教授,每年在學院工作2個月。同年9月,他開始面向學院本碩博學生開設課程。目前,斯托達特教授在藥學院的實驗室已正式投入使用,其科研團隊已經開展研究工作。
今年3月,斯托達特把他獲得的“安家費”50萬元全部捐獻出來,設立了“斯托達特發展基金”,希望延攬更多的人才從事合成分子研究工作。斯托達特表示:“人的一生充滿各種收獲和給予,自己在過去很幸運地收獲了很多,也樂于有機會給予。”他認為,學生是大學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責編:賀迎春、熊旭)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學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