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鏈:為節約時間而發明
摘要:原標題:拉鏈:為節約時間而發明【靈感札記】在最困難的地方,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創新契機。創新的靈感火花往往會在那些不便捷、不舒服、不順手、不暢銷的困境中迸發,一個新
【靈感札記】
在最困難的地方,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創新契機。創新的靈感火花往往會在那些不便捷、不舒服、不順手、不暢銷的困境中迸發,一個新領域或許就因此而生。每一件生活中常見事物所蘊藏的創新故事就是對此最好的詮釋。例如,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拉鏈,其實就是為了避免扣子太多,扣起來耗費時間而發明的。
美國機械工程師威特康·賈德森是拉鏈最初的發明者。有一次,他急著出門去參加一次宴會,但在扣完一只長筒靴上的二十多個扣子時已累得腰酸背疼,匆忙中還扣錯了扣眼,只得解開重扣。這樣一折騰,當他趕到會場時已經遲到了,他不得不向朋友道歉。
賈德森內心對出門前在家里的折騰耿耿于懷,決定發明一種新式扣子來節省花在上面的時間。有一天,他路過一戶人家的院子,拴在院子里的狗對他張口狂叫,他看到狗嘴里交錯的犬牙產生了靈感,如果把靴子上的扣子換成交替的犬牙,不就把所有扣子連起來了嗎?他很快設計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條“拉鏈”。
這條“拉鏈”包括兩條鏈條,每條鏈條上裝有交錯齒狀的鉤子和鏈環。賈德森把自己的發明取名為“可移動的扣子”,并且申請了專利,還裝在了靴子上。1893年,他帶著自己的專利去參加了芝加哥世博會,希望能尋求商業突破,但并沒人買他的賬,因為當時這項發明需要手工制作,成本較高,且質量不夠穩定。直到他離世,“可移動的扣子”也一直沒有出現重大突破,賈德森的公司也慘淡經營,沒能獲取商業利潤。
不過對“拉鏈”的改進并沒有隨著賈德森的離世而結束。來自瑞典的移民森貝克繼續在改進“拉鏈”工藝的同時進行商業化嘗試。這一次,森貝克是從鐵勺上獲得了靈感。
他去一個店鋪里買鐵勺,這家店鋪的老板把店里的各種物品都擺放得很整齊,特別是鐵勺擺放得十分巧妙,上面一行的勺柄懸掛在鐵棍上,下面的一行則是勺斗在上,與上面一行的勺斗咬合在一起形成了交錯的布局。森貝克選中了下面的鐵勺,拽了下竟然沒拽下來。
這啟發了森貝克,他提出了由“牙齒、拉鼻和布袋”三部分來組成“拉鏈”的新構想。他把“拉鏈”的齒部形狀改造成勺斗狀,頂端呈凸狀,末端凹狀,滑動裝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齒狀部分”嵌合,再滑回則分開。
人們如今常見的拉鏈由此誕生了,森貝克開始批量制造拉鏈,并游說百貨公司把拉鏈裝在衣服上。但由于此前的拉鏈質量不好,給人們留下的壞印象還沒消除,森貝克并沒接到多少訂單。直到軍方因為拉鏈能讓士兵節約穿衣速度而大量訂購,拉鏈的春天才到來,并逐步推向世界。
不過,拉鏈擁有現在的名字,還要等到1923年,當時一家公司要推銷自家裝有拉鏈的靴子,想為其起個形象的名字。因為這種靴子只需拉一下就能穿或脫,十分方便。當時的經理腦洞大開,想到“Zip”這個擬聲詞——物體快速移動的聲音,便將這種靴子命名為拉鏈(Zipper)靴。后來“拉鏈”就成為所有類似無鉤式紐扣產品的總稱,并一直應用到現在。(張瑜)
(責編:林露、賀迎春)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